講者名單

大衛.洪葛蘭 David Holmgren

大衛.洪葛蘭 David Holmgren
- Conference
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最為人所知的是樸門永續設計架構的共同創始人。 1978年,他和比爾·莫里森(Bill Mollison)出版了《樸門永續農業首部曲》(Permaculture One),開啟了全球永續農業運動。
從那時起,大衛開發了三處基地,為城市和鄉村計畫提供諮詢和監督,撰寫了八本書,並在澳洲和世界各地舉辦了講座、研討會和課程。他在這三十年裡的著作涵蓋了多種主題和問題,同時始終闡明永續農業思維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大衛住在維多利亞中部 Dja Dja Wurrung 縣赫本的梅利奧多拉(Melliodora),他是一名農人、造林師和建築師。在樸門永續設計運動中,大衛因致力於透過實際計畫展示樸門設計理念而受到尊敬,並透過個人實際案例顯示永續的生活方式是可以替代消費主義、有吸引力且強大的替代方案。
除了沉浸在樸門永續設計的實踐面向之外,大衛也對永續發展的哲學和概念基礎充滿熱情,這也是他的《樸門永續設計~超越永續的原則和道路》(2002/2017)的重點。這本書對世界各地的永續思想和轉型計畫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他的《未來情景》工作使他被公認為「能源衰退未來」的重要思想家。 近幾年出版的《修復郊區RetroSuburbia》一書(2018),展示了澳洲人如何透過節能、改造房屋、農園和內在,以適應不確定的未來。
大衛和他的伴侶蘇(Su)創辦了 Melliodora Publishing,以推廣他的著作以及其他相關主題作者的作品。

羅賓.法蘭西斯 Robyn Francis

羅賓.法蘭西斯 Robyn Francis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Pre-IPC PDC
羅賓.法蘭西斯(Robyn Francis)是樸門永續設計教育在全球發展史上功不可沒的先趨。年輕時環遊世界學習多元文化傳統技能後回到澳洲便認識了Permaculture創始者比爾.莫里森(Bill Mollison)與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1987年她與樸門永續設計的創始人Bill Mollison在印度教授了印度的第一個樸門課程,並成為長久的合作夥伴, 是第一代樸門永續設計推動者的先趨。羅賓具有40多年的實踐、教學與設計經驗,是國際知名的樸門教育家。羅賓的學生遍佈全球各地,散播樸門永續設計的種子。她創立澳洲樸門永續設計學院(Permaculture College Australia)、樸門永續設計國際組織(Permaculture International, 1987),並花了數年的時間創立專業訓練認證與學位系統(Accredited Permaculture Training – APT), 致力於使該系統在2003年獲得澳洲國家訓練局(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的認可核准至今。1990年代她所設計的彩虹之境樸門生態村(Jarlanbar Permaculture Hemlet)獲得澳洲永續發展教育最佳典範獎。
羅賓可說是全球PDC教學經驗最豐富的樸門導師,她可能是全球開設過最多PDC的樸門教師(近200期的PDC),以及難以計數的專業工作坊、各主題短期課程,教學足跡遍及各大洲:澳洲、美國、古巴、紐西蘭、德國、臺灣、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印尼、法國、冰島、巴西….等,因而累積了在各種多元文化背景下教授PDC的經驗。她善用適性教學技巧,以反應在地的需求。Robyn的學生來自各行各業並遍及各大洲,教師、設計師、 諮商師、成人教育、非政府組織專業者、社造工作者、農夫、專案管理者等。歷屆國際樸門大會主辦人當中,有多位也都是師承Robyn Francis。2008年起羅賓與本屆國際大會主辦單位:大地旅人合作,建立了密切友好的夥伴關係,並開始合作授課至今。

薩提斯.庫瑪 Satish Kumar

薩提斯.庫瑪 Satish Kumar
- Conference
薩提斯.庫瑪(Satish Kumar)世界知名作家、社會運動家、和平朝聖者。薩提斯創辦了The Resurgence&Ecologist雜誌,並擔任該雜誌總編輯長達四十年的時間,該雜誌亦被認為是環境運動與生態的精神標竿。他也是國際間備受尊敬的生態教育機構舒馬克學院的共同創辦人,至今仍在學院中擔任客座教授。
18歲起即投入由甘地開創的印度土地改革及和平運動。20歲時與一位友人開展「和平朝聖」,由印度步行到世界四大核子武力中心,即莫斯科、巴黎、倫敦和華盛頓。他們遵照導師指示,不帶錢上路,並全程素食。靠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和地方過夜,他們走完了超過8,000英哩的旅程,並向四個國家的領袖表達了反核的聲音。
薩提斯自1973年起在英國德雲郡定居,積極推動和平及環保運動。他堅持認為,每一項政治及社會辯論的核心都必須是敬畏自然。1982年薩提斯·庫瑪與居住社區的其它家長一同創辦了的小小學校(The Small School),以鄉郊社區為基礎,提供學童在學術、技能、藝術及靈性各方面平衡發展的教育空間。又於1991年參與創辦舒馬克學院(Schumacher College),以探究可持續社會及環境發展為核心,提供全面的教育課程,鼓勵學員思考當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各種迫切挑戰,繼而在各種層面積極地做出在地及力所能及的回應。

羅斯瑪麗.莫羅 Rosemary Morrow

羅斯瑪麗.莫羅 Rosemary Morrow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羅斯瑪麗.莫羅(Rosemary Morrow)在雪梨大學接受了農業科學培訓,在巴黎索邦大學接受了農村社會學培訓,在英國雷丁大學接受了發展培訓,在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接受了園藝培訓,但在非洲待了一段時間後,她意識到需要有一種更好的替代傳統農業實踐的方法。她在樸門永續設計的倫理學和綜合應用科學中發現了這一點,並從那時起一直教授樸門永續設計。她是許多出版物的作者,包括Permaculture Teaching Matters’、Earth User’s Guide to Permaculture (中譯版:地球使用者的樸門設計手冊)(已翻譯成多種語言)和《地球使用者的樸門教學手冊》。 2022 年,羅斯瑪麗出版了她的新書The Earth Restorer’s Guide to Permaculture《地球修復者的樸門設計手冊》。
近 40 年來,羅斯瑪麗與非洲、中亞、東南亞以及東歐的農民和村民進行了廣泛的合作。羅斯瑪麗特別致力於幫助越南、柬埔寨、烏干達、衣索比亞、阿富汗、庫德斯坦和東帝汶等飽受戰爭蹂躪的國家的難民以及所羅門群島等遭受氣候變遷嚴重影響的社區,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如西班牙、希臘和葡萄牙。是一位受尊敬的樸門先行者與長者。

裘德.霍布斯 Jude Hobbs

安德魯.米利森 Andrew Millison

安德魯.米利森 Andrew Millison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安德魯.米利森(Andrew Millison)是一位樸門教師、樸門實踐者、媒體製作人和農夫。他是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 OSU) 園藝系的資深講師,2009 年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創立了 「OSU 樸門永續設計課程」(OSU Permaculture Design)。
安德魯與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專家合作,開發了線上樸門永續教育課程計畫,該計劃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計劃,為全球數千名學生提供服務。在俄勒岡州立大學任教之前,安德魯曾在亞利桑那州的普雷斯科特學院(Prescott College)任教。
他也是一位週遊世界的紀錄片攝影師,記錄印度、埃及、墨西哥、古巴和美國各地的大規模的樸門永續設計計畫。在他的 YouTube 頻道「Andrew Millison 」上,有一系列節目例如「印度的水革命」(India’s Water Revolution),記錄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型樸門永續設計項目;也有他與俄勒岡州立大學製片,合作製作關於墨西哥城傳統的奇南帕系統(chinampas)的迷你紀錄片。
關於安德魯.米利森,點此閱讀更多。

莫拉格.甘布爾 Morag Gamble

莫拉格.甘布爾 Morag Gamble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Pre-IPC PDC
莫拉格.甘布爾(Morag Gamble)是樸門教育機構(Permaculture Education Institute)創辦人,其學生遍布六大洲,並在 22 個國家領導過計畫。她是 Ethos 基金會(Ethos Foundation)的執行董事,致力於東非提供免費樸門教育的小型慈善機構,同時也是 Permayouth(樸門青年計畫 )的共同創辦人。
莫拉格是一位備受讚譽的教師、主持人、作家、部落客、影片製作人、設計師和教育家。在她的所有作品中探索了我們如何能夠更加平靜與簡單地生活,讓我們能夠與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一起繁榮豐盛。
她也看到了工業化農業,對世界各地(印尼、印度和東非)邊緣化農業社區的社會和生態的直接影響。她的 YouTube 頻道與部落格「Our Permaculture Life」的觀看數皆超過 1000 萬次。
她是《Pip》雜誌(Pip Magazine)的定期撰稿人,為《Permaculture Pioneers》和《Reclaiming the Urban Commons》撰寫了章節,並撰寫了布里斯班市議會的城市農業報告(Brisbane City Council’s Urban Agriculture Report)。
關於莫拉格.甘布爾,點此閱讀更多。

伯特・彼得斯 Bert Peeters

伯特・彼得斯 Bert Peeters
- Convergence
菲律賓
「修復生態系統並提升樸門成效」
伯特(Bert)已在菲律賓待超過33年。他在2000年於蘇格蘭芬霍恩(Findhorn)開始接觸樸門課程,並於澳洲師事傑夫・羅頓(Geoff Lawton),隨後更追加一個在夏威夷希洛(Hilo)的教師認證課程。柏特在2000年共同創辦卡比歐孩童基金會(Cabiokid foundation),並註冊菲律賓樸門協會(Philippines Permaculture Association,PPA),更於近期創立卓越實踐樸門公司(Brilliant Practices Permaculture Inc.)提供諮詢服務。他們大部分的工作是透過卡比歐孩童基金會來建立一個發展基地。俗話說眼見為憑,因此他們著重在呂宋島中部呂宋地區的平原之間開拓樸門基地的可能性,並透過菲律賓樸門協會來打造實踐者網絡,從2015年起持續舉辦全國樸門大會。他們的工作包含出版和教學,並爲全國各地的優良樸門基地進行認證。伯特和他的樸門夥伴在卡比歐孩童基金會的土地發展計畫中建立了一個學習研究中心,提供給人前來學習有關樸門的一切。他個人正盡己所能從事教學、設計和種植作物。在他們向合作社、農人和政府官員推廣樸門典範的同時,他的許多工作也關注著倡議行動。
伯特將在實踐者交流會中分享「修復生態系統並提升樸門成效」。

戈文達・夏馬 Govinda Sharma

戈文達・夏馬 Govinda Sharma
- Convergence
尼泊爾
「運用軟系統方法論推廣樸門以達成整合性社區發展:一個來自尼泊爾Patalekhet的成功案例」。
戈文達・夏馬(Govinda Sharma)先生是尼泊爾先驅的樸門機構哈塞拉農業研究與訓練中心(HASERA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創辦人,從1992年開始成為樸門實踐者,曾籌組過61次國際性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和上千場短期課程,不僅是國際樸門大會委員會(IPCC)成員,也是十幾本樸門相關書籍的作者。他與全家人在一英畝的小型農園裡完全沈浸享受樸門生活。他將分享「運用軟系統方法論推廣樸門以達成整合性社區發展:一個來自尼泊爾Patalekhet的成功案例」。

孟磊 Peter Morehead

孟磊 Peter Morehead
- Pre-IPC PDC
- 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設計師(台灣第一位獲得樸門教師認證之講師)
- 三石再生設計有限公司設計師
- 「向大自然學設計,樸門- 啟發綠生活的無限可能」一書作者
- 台灣樸門永續設計學會(Taiwan Permaculture Institute)創會理事長,現任監事。
專業認證:
- 澳洲樸門永續設計專業認證Permaculture Design, Australia, 1999, 師事Geoff Lawton
- 進階樸門永續設計教師認證Advanced 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in Teaching, USA, 2006
- 2012 年獲澳洲樸門永續設計學院(Permaculture College Australia)頒發樸門永續設計應用學位證書Diploma Award in Applied Permaculture (都市的樸門永續設計與執行、適切科技、樸門永續設計教育與培訓、社區與組織發展)
- 社會性樸門:社區溝通與引導技巧培訓Community Facilitation
- 生態村與轉型社區社區培訓:Ecovillage and Transition Community Design
孟磊是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的發起人之一,他從高中開始便對各種友善地球的生存技能、知識產生高度的興趣,並嘗試在生活中實踐,更積極擴展個人與社會群體如何能一起生存的相關技能。1999年,孟磊在Bill Mollison營造的澳洲樸門永續設計研究中心完成PDC認證課程後,在陽明山平等裡應用樸門打造了風之谷家園。2006年,孟磊於美國完成了樸門教師認證課程(Advanced Permaculture Design Course in Teaching),成為台灣第一位樸門教師認證之講師。
孟磊有21年的樸門實踐經驗,是一位理論與實務能力兼具的樸門設計師。曾執行台南大洲生態教育基地進行整合性設計與建置;擔任台北市「在都市空間中收集陽光、水、土與在地智慧」生態社區、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綠校園計畫、香港社區夥伴(PCD) 諮詢顧問設計、顧問;博仲法律事務所生態屋頂設計、參與台灣師範大學理學院屋頂農園生態設計等。也曾至中國成都、重慶、福州、深圳、貴州、鄭州、惠州等地教學、擔任設計顧問。2010年起在台灣台東建置樸門教育基地、食物森林,農場系統性規畫設計、應用綜合素材自力造屋。孟磊曾擔任台北設計獎、台灣國際學生設計大賽評審,尼泊爾密勒日吧禪修中心樸門設計規劃與建置顧問,並在全台各地提供教學與基地系統性設計。
專長:系統性再生環境設計、土壤復育、自然建築(natural building) 、被動式太陽能設計(Passive Solar Design)、適切科技、生態化友善農耕、雨水收集系統研發等。

克莉亞.錢德馬爾 Clea Chandmal

克莉亞.錢德馬爾 Clea Chandmal
- Convergence, Pre-IPC PDC
India
Cleas expertise lies in Regenerative Systems with an academic background in Genetics, Ecology, Evolution, Plant Breeding, and Plant Molecular Physiology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K, as well as certifications in Permaculture from Bill Mollison; Geoff Lawton, Greg Knibbs, and Andrew Millison. With over 30 years of experience at her ‘food forest’ farm in the Western Ghats, India, she has l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Floor Way TM’ and ‘The Forest WayTM.’ These innovative approaches repair soils, handle grey and black water and also establish productive, biodiverse food systems, applicable across various soil and climate types, from arid to waterlogged soils. Clea’s methods have repeatedly shown to yield fast results without elaborate irrigation or fertilizer use, specially catrering to low-income farmer groups.
As a Permaculture design facilitator, her expertise covers soil regeneration, waste management, landscape hydration, food forests,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addressing climate, food, nutrition, water, and income security for both large and small-scale Indian farmers. Beyond agriculture, Clea focuses on mitigating human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in tribal communities through soil health and biodiverse kitchen gardening. Currently, her efforts concentrate on the ‘Forest Way TM’ for tree-based farming, to alleviate animal-human conflict, particularly in Central Indian and Western Ghats tribal communities. Clea’s overarching mission is to merge human systems positively with the Earth and its diverse species.

阿維納什·波爾Avinash Pol

阿維納什·波爾Avinash Pol
- Conference
阿維納什·波爾 (Avinash Pol) 博士擁有牙醫學位,同時更是一位「水醫生」。十年來,他在馬哈拉施特拉邦薩塔拉地區作為一名成功的牙醫執業,許多患者的故事令他感動,因為這些患者正在對抗乾旱、貧困和對政府計劃和福利的缺失。在90年代末,他開始了農村社會轉型之旅,25年來,他一直為改善馬哈拉施特拉邦農村人口的生活和未來而努力不懈。他親自幫助近 100 個村莊應對乾旱,並激勵數百名年輕人提供 shramadaan(自願體力勞動)來建造節水建築。自 2016 年以來,他一直擔任 Paani 基金會的首席顧問。 2016年至2019年,該組織為馬哈拉施特拉邦6,000多個村莊提供了抗旱培訓。這項運動導致馬哈拉施特拉邦創造了超過 5,500 億公升的儲水能力。目前,帕尼基金會與近 4 萬名農民就水資源保護、管理和永續農業實踐開展合作。

克里斯多福・內斯彼特 Christopher Nesbitt

克里斯多福・內斯彼特 Christopher Nesbitt
- Convergence
貝里斯
克里斯多福(Christopher)在1991年取得樸門永續設計認證,並在同年稍晚開始嘗試仿造重現原始棲地的樹棲結構。他們農場的某些區域擁有相似的營養循環功能以及具備經濟價值的次冠層物種。
15年過後,克里斯多福在2006年首次和托比・海門威(Toby Hemenway)及佩妮・利文斯頓(Penny Livingston)一起教授樸門永續設計課程,他們一同授課了15次。在1997到2004年期間他投入可可產業裡,和原住民農夫一起共事,並曾拜訪位在貝里斯、巴拿馬、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委內瑞拉及多明尼加共和國等地共約600個可可園。他對混農林業充滿十足熱忱。
他經營的農場名為馬雅山研究農園(Maya Mountain Research Farm),這是一個持續了35年的實驗,嘗試在已退化的土地上進行修復,其中大部分工作藉助了樸門原則的指點和貫徹落實來進行。
克里斯多福和他的團隊聚焦在農業和生態學之間的交集,一個允許系統同時生產食物、燃料、纖維、飼料以及經濟與藥用作物的交集處,並且模擬了土壤、土壤保濕、棲地營造、碳封存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最佳施力點。農場的某些部份已被35公尺高的大樹覆蓋,另外也有近期持續開拓的區域。

崔西・艾倫 Trish Allen

崔西・艾倫 Trish Allen
- Convergence
紐西蘭
「社區韌性的旅程」
崔西・艾倫擁有樸門文憑,她同時也是比爾・墨立森(Bill Mollison)的樸門學會以及紐西蘭樸門的註冊樸門講師。崔西曾擔任國際樸門大會委員會(IPCC)顧問共計8年。
她具備30年以上的樸門實踐經驗,其中包括了和已故丈夫喬・波萊舍爾(Joe Polaischer)一同開闢位於馬塔卡納(Matakana)的彩虹谷農場(Rainbow Valley Farm),這座曾經得獎的農場具體展現行動中的樸門並啟發了無數人。崔西此刻已邁向人生下個階段,她打造了一個聚落規模的樸門範例,並透過開設樸門相關課程與工作坊來分享她的知識。她在自己居住的聚落中設置社區農園,並建立每週一次的綠色交換活動,讓居民可以分享來自農園裡的過剩產物。她也是馬胡朗宜垃圾終結者(Mahurangi Wastebusters)的創辦人,目標是扭轉廢棄物被送進掩埋場的宿命並促進循環經濟。
崔西想要分享她打造社區韌性的旅程。緣起於30幾年前和丈夫一起在紐西蘭北端開闢樸門農場(彩虹谷農場),將不毛之地改造為樸門天堂和樸門教學中心,隨後也建立了一個可販售農產品的村落農夫市集。
在丈夫過世後她移居到現住聚落,設立了社區農園,並舉辦每週一次的綠色交換,讓居民齊聚分享農園剩餘產物。崔西同時創辦非營利組織馬胡朗宜垃圾終結者,經營兩處社區回收中心,減少廢棄物進入掩埋場並提升資源回收,在促進循環經濟的同時也創造就業機會。組織目前僱用8名員工。

葉子盛 Yip, Tsz Shing

葉子盛 Yip, Tsz Shing
- Convergence, Pre-IPC PDC
中國香港
子盛(Tsz Shing)是樸門實踐者和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教師,在1999年設立他的第一座社區農園「老農田有機農場」(O-Farm)。他在應用永續農業和園藝栽培方面擁有25年實作經驗,最近更進展到催生地方社群農業運動,創辦「復耕者聯盟」(Agrivengers),全力招募、指導並支持新世代投入社區協力農業(CSA)。身為香港永續栽培學苑(Permaculture Institute Hong Kong)的共同創辦人,子盛投注精神於培育在地樸門實踐者,促成並設計永續園藝和農業的社群計畫。他積極參與推動並領導和香港不同實體單位合作的永續都市農業計畫,其中包含了藝文空間、政府機構與私人企業等單位。
子盛在本屆國際大會中將於PDC教授第一區農園實作,並分享都市社區農園經營的經驗。

沈致軒 Shen Zhixuan

沈致軒 Shen Zhixuan
- Convergence
台灣
工業設計背景出身的沈致軒,研究所畢業後進入設計顧問公司工作,每天加班趕工的日子,很快就把社會新鮮人的熱情給掏空。這種毫無品質的生活,讓他無法說服自己再做出令人滿意的作品,沈致軒不斷地思考,「什麼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18年突如其來的一張教召令,讓沈致軒得到喘息的機會,他利用這五天的空檔為自己充電,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他在軍營裡閱讀特別準備的書籍,接觸到樸門永續設計的概念,書中提到可以回收家庭廚餘,又能生蛋的雞,是追求永續生活的好夥伴。於是,養雞的念頭遂在沈致軒心中萌芽,他開始思考,如何把鄉下養雞的場景重現在都市。
在這次大會中,沈致軒將分享「從陽台獨累累的養雞實驗,到後來社區眾樂樂的共養實踐」;
如何藉由「養雞」這件事串起社區與共好生活的連結,進而達到照顧到人、照顧到環境、分享多餘資源的永續精神?透過新竹六燃大煙囪保溫雞舍兩年多的實踐故事,一窺當中的「雞密」吧!

林雅容 Ya Jung Lin

馮雅蕾 Elsa Feng

馮雅蕾 Elsa Feng
- Convergence
台灣
’地球花園計畫-共創人合食豐物享的美好生活‘
樸門綠色戰士&環境工作實踐者,現任地球花園協會理事長、共好生活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
專長於樸門永續設計之應用、碳耕飲食花園設計施作、物品轉廢再生利用,以及校園永續Maker教育。
2021年發起【地球花園計畫】,號召人人親手修復自己的環境,找回與自然的連結,串起社群協力互助鏈找回人的連結,共享知識、資源及人力,並整合資源建構合作供需鏈,透過互助共享形成友善環境的共好生活模式,推動集體意識轉變,一起重返新地球天堂!
■2024年 執行【三年三部曲 打造心新港生態生活村】計畫
■ 2021年 發起【地球花園計畫】耕耘新地球人間天堂
▪︎第四屆臺中市低碳永續城市傑出貢獻獎
▪︎第八屆國家教育獎臺中市個人組第一名
■ 2020年推動生態家園練習曲
▪︎109年臺中市校園食農教育績優推手獎
■2018年【花博-四口之家】飲食花園設計佈展
■2017年【未來教育 台灣100】第一屆獲獎者(遠見.天下文化基金會主辦)
■2014年 發起【大同國.小花園】都市農耕計畫
關於馮雅蕾的分享:
在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裡,什麼才是幸福的人生和美好的生命狀態?
這個答案因人而異,沒有標準答案,但對我而言,是整體一起好,不單只是人類好而已,更不該只是少部分人類過得好,讓我們一起思考及創造所有生命都能過得幸福美好的方式吧!
一如大自然是多樣性的,複雜的世界問題需要多元的解方,【地球花園計畫】想用最直接單純的方式,帶著大家找回永續生活的能力,自我賦能,恢復與自然的連結,互助合作,協力修復環境生態循環,建立糧食安全系統和生活支持社群,以心會心、以行動共創,一群人能照顧好彼此,照顧好土地,而土地能餵養、照顧好這一群人,大自然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不該受困於人造系統的匱乏,地球花園各地社群能串聯成為更大的互助網絡,我們一起照顧地球、照顧人、共享豐盛!邁向人合/食豐/物享的自給自足家園生活!
我們希望讓地球花園遍地開花,推動集體意識以生態永續及地球萬物共生之生命共同體利益為最高目標,共創 立基於生態的新文明–新地球共好生活!
永續、自然與美,都會帶我們回到內心那最純粹的自己~
地球,原初就是萬物共享的美麗家園。

游鏡騰 Ching-Teng Yu

游鏡騰 Ching-Teng Yu
- Convergence
台灣
‘非同溫層推廣樸門設計:一段充滿希望的旅程’
游鏡騰是林業保育署嘉義分署觸口自然教育中心的環境教育教師,主要負責推廣環境教育與樸門教育。他在2016年完成了樸門設計課程(PDC)訓練,並於2023年完成了樸門教師訓練(PTT),不斷學習並提升相關技能。
在2022年自然教育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際,游鏡騰的組織將中心的特色主題定義為「韌性森活」,強調在氣候變遷的現代環境中,需要學會具備環境變化的韌性與適應力,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我們在園區內建立了「韌性森活實驗室」,目前已經完成了生態廚房和可食地景的建設,並計劃未來持續增加相關設施與課程。
他的專業背景結合了實踐與教育,致力於將樸門設計的理念融入環境教育中,並推廣到更廣泛的受眾。他相信,通過實踐與教育相結合,可以在社會中培養出更多具備韌性與適應力的人才,為應對氣候變遷和環境挑戰做好準備。
關於游鏡騰的分享:
自從接觸樸門永續設計,他就被其理念深深吸引,覺得這是一種解決地球環境問題的理想方法,並在主要從事環境教育工作,嘗試融入樸門精神。然而,他發現對於非同溫層的學員來說,這類課程的接受度不高,樸門設計課程的預約量明顯比不上動物類課程。
在這過程中,他注意到,如果學員是「親子」或國小四年級以下的學生,他們對動物或生物課程更感興趣。學校教師則更關注符合台灣教育課綱的課程。這些對象是自然教育中心的主要客群,因此推廣樸門設計課程面臨不小的挑戰。
游與同事們從現有的設施開始逐步推廣,最初從簡單的火箭爐入手,利用廢棄和回收的材料進行改良,製作出各種火箭爐和木汽爐。目前,正在努力打造生態廚房,並在營隊課程中逐步加入能源議題與應用。從簡單的寶特瓶種菜發展到毛細種植菜箱,最後建造了一座小型螺旋菜園。他們的目標是建立更大規模的可食地景,最終希望打造出食物森林。此外,還有許多設施正在規劃中,希望能逐步實現。
最大的挑戰在於,他們是在台灣公部門的場域內進行這些建設。公部門必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由誰建造、誰來維護、建造目的、是否符合公部門精神、民眾觀感、預約需求、安全疑慮等諸多方面。我們需要與公部門進行良好的溝通,並展示實際成效,才能進一步發展。
公部門是接觸非同溫層的重要管道。如果能以公部門的角度打造出示範性場所,就能更順利地推廣到各學校,並讓更多人認識並接受樸門的生活方式。
這是一段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旅程,他們希望能在不同群體中推廣樸門永續設計的理念,並通過實踐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林岑 Emily Lin

林岑 Emily Lin
- Convergence
台灣
‘樹豆知道‘
高中畢業後於「大地旅人」實習因此認識樸門。有一些自然建築(土、茅草、竹)的建造經驗。2019年在美國加州完成PDC。2020年搬到農地上生活。
關於林岑的分享:
樹豆是台灣原住民飲食文化中的傳統雜糧,也是許多樸門人眼中的超級作物之一。樹豆的豆子營養可食、枝條可作柴燒、植株本身為土壤固氮、容易栽培也不需特別照顧、植株高大甚至可成陰。你是否會好奇?如果樹豆是那麼好的植物,那麼為什麼樹豆從古至今從未成為大眾飲食呢?如果從人類的視角思考樹豆,通常剖析會是負面的:「樹豆就是不好吃」、「樹豆農業難以規格化」、「市場經濟不夠具競爭力」⋯⋯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被資本主義的競爭思維給限制。幸運地,她從一位排灣族vuvu(阿嬤)在台坂部落的混作田裡,看見樹豆這個「配角作物」在混亂與邊界中與其他多物種、人類以及非生物的物共生存。更因為vuvu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排灣族文化鑲嵌於混作田中,樹豆(以及他的夥伴們)得以一直存在。從樹豆的共生視角建構世界地圖,我們會發現接受邊界中混亂的生存之道,對面臨人類世的各種不穩定的人類說會而言,是極具啟發的。
此次分享主題為林岑的碩士論文《樹豆知道:排灣族vuvu農地的混亂與共生》(2022),該論文2024年4月由「東台灣研究會」出版。

吉美仰禪 Jigmet Yangchan

珍妮・昆頓 Jenny Quinton

珍妮・昆頓 Jenny Quinton
- Convergence
香港/英國
兒童、青年以及再生型教育
珍妮在英國長大,1989年來到香港後就未曾離開,因為她愛上了大嶼山(Lantau Island)。
一記敲響她對待環境的警鐘,源於她挽救自己的家倖免於被掃墓人引發的植被火災焚毀。此後,她便參加許多綠色團體並開始種樹。
珍妮創辦了一所幼兒園,隨後擔任一名小學老師。她在2006年離開並創立方舟伊甸園基金會(Ark Eden Foundation),這是一間生態教育永續農業社群及立案慈善機構,而她在接下來的十年持續擔任同一基金會的環境顧問,服務25間學校並籌組了許多會議和活動。
珍妮在2011年完成她首次的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並把樸門當作方舟伊甸園的主要重點。此後,他們在方舟伊甸園開設了兩屆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分別是在2012年和史提夫・克瑞(Steve Cran),以及2016年和崔西・艾倫(Trish Allen)與丹尼爾・托希爾(Daniel Tohill)。他們原本要在2020年和喬爾・格蘭茲伯格(Joel Glanzberg)一起再開課,但新冠疫情爆發了。
珍妮是方舟伊甸園的創辦人及專案設計師,工作團隊裡有5名全職和超過40名的兼職人員。他們為兒童及成人舉辦各種有關於照護人類和地球的專案活動。
方舟伊甸園已在大嶼山種植超過37,000棵原生樹木。珍妮將在實踐者交流會分享「兒童、青年以及再生型教育」。

小山宮佳江 Koyama Mikae

小山宮佳江 Koyama Mikae
- Convergence
日本
「重新連結的工作」
小山宮佳江(Koyama Mikae)自2008年起透過日本樸門中心(Permaculture Center Japan)接受樸門永續設計與進階課程的培訓。她同時是轉型藤野(Transition Fujino)與轉型日本(Transition Japan)的成員,隨後也在2013年起投入「重新連結的工作」(The Work That Reconnects)。她是日本樸門中心的職員與教師。
在她的分享中,她將介紹她如何受到喬安娜・梅西(Joanna Macy)提倡的「重新連結的工作」影響。這套概念是建立在深層生態學、系統思考、蓋亞理論、靈性傳統(特別是佛教和原住民教導)以及群體智慧的基礎上。

明石修 Osamu Akashi

明石修 Osamu Akashi
- Convergence
日本
「日本大學裡的都市樸門實踐:武藏野大學的個案研究」
修(Osamu)是東京一所大學的教員,指導學生學習樸門。他和學生一起在校園裡創造了一座樸門花園來進行再生自然和社群營造的工作。此外,他們也在當地區域建立並經營一座社區花園。他目前正在研究社區花園對社會資本和福祉帶來的影響。
明石修將和其他4名成員Emiko Tanaka、Nao Susuki、Leo Murase和Riko Katahira一同發表他們的案例。他們的發表將介紹位於東京市中心武藏野大學的樸門倡議行動。例如一座由學生和教職員合作管理的屋頂社區花園(Ariake Rooftop Commons),目的是達成自然和社群的再生。這座花園依據樸門原則設計,設置了天然的蔬菜園、食物森林、堆肥及蜂箱。主要的活動包含每週一次的對外開放日,以及歡迎地方社區參與的活動,皆按著照顧地球、照顧人、分享多餘的原則來經營管理。除了舉辦花園體驗和工作坊等活動,這個空間也成為了一處社區成員們可以相互連結和自在做自己的地方。一項針對社區成員社會資本和福祉的研究顯示,在和他們參與社區花園之前相比,這兩個面向都有所改善。可見社區花園為都市環境裡的人際連結與自然再生帶來了顯著貢獻。立基在這些研究成果之上,地方社區已開始嘗試建立社區花園。此外,大學也開始把樸門教學納入課表的一部分,而學生們在修課後也開始進行實踐,並將樸門活動對外拓展出去。

石井光 Hikaru Ishii

石井光 Hikaru Ishii
- Convergence
日本
「小辻堂—為跨世代和再生型生活重新設計郊區鄰里」
33歲的石井光(Hikaru Ishii)住在日本辻堂。他在家鄉是第13代地主。每年他都會參與當地夏日祭典,演奏日本鼓和笛子,這讓他和家鄉小鎮維繫深刻的連結。
光從小就一直很喜愛大自然和動物,特別是兩棲類。他在大學主修景觀生態學,研究沖繩北方庵美群島的兩棲類和昆蟲。完成學業之後,他在日本樸門中心取得了樸門永續設計認證。他也到地方有機農場Niconico-Nouen接受了為期一年的有機農民培訓。
除此之外,在過去6年半裡,光主導了一座提供30個家庭參與的社區花園,也在過去3年裡於辻堂地區組織了社區稻田。
在辻堂地區,許多地主屈服於建造大型社區大樓,作為減少遺產稅的一種手段。他認為這些社區大樓破壞了景觀,也奪走了其他物種的棲地。身為地主的他有興趣探索其他替代方案,運用樸門原則來讓家鄉變得更以自然為核心且具備再生性。
關於光的分享:
小辻堂是位在辻堂郊區、擁有9個家庭的實驗性聚落,於2023年開張。這個計畫由第13代地主石井光主導,願景是立基於樸門哲學,「在這片土地悠然齊聚,創造與地球連結的生活」。他們的目標是重塑城鎮面貌,並打造百年後的景觀。
辻堂的地主們正落入一個充滿挑戰的處境,由於日本遺產稅法帶來的法律壓力,以及形成單一家庭家戶的文化引力,皆有利於興建社區大樓來獲得最大利潤。這些大樓開發雖然可以把地主損失降到最低,但也根本地破壞了生物多樣性和地方社區意識。
石井光不落窠臼,而是花了7年時間和當地社區、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密切合作,藉以構思並實現他心中另類的郊區土地發展願景。例如,這裡有菜園、果樹、雞群、水井、雨水槽、堆肥和共有屋舍,也保留了在幾年間差點就要被砍掉的樹木。根據學術期刊研究,樹木可引領鳥類和昆蟲連結到我們人類的心理健康。停車場則不採用柏油鋪設,而是用稻草、落葉、竹炭、石頭等有機物質,透過許多人手(包括小孩)來一起施作,以提供微生物生存的空間。

善恩・哈頓 Shane Hatton

善恩・哈頓 Shane Hatton
- Convergence
愛爾蘭
「在博斯科的靴子裡成長」
善恩(Shane)已研究樸門約15年,並把所學應用到他位在愛爾蘭的花園。他和妻子在2020年建立了博斯科的花園(Bosco’s Garden),這是以他擁有共通興趣的已故兄弟為名作紀念。他們用4年多的時間把一塊空地打造成一座商業種植園圃和食物森林,最後還加上3座野生動物池塘。他們從農場擺攤開始販售產品並供應在地餐廳,同時帶領花園導覽,以及教導民眾如何永續地栽種食物且和大自然保持平衡。
善恩將放映他的影片「在博斯科的靴子裡成長」,該片記錄了這座位在愛爾蘭的不翻土樸門市集花園/農場建立過程,並有映後座談時間進行關於運用樸門技術從事商業化種植的討論。

安西瑪・卡辛加・羅蘭德 NSIIMA CASINGA ROLANDE

安西瑪・卡辛加・羅蘭德 NSIIMA CASINGA ROLANDE
- Convergence
剛果
「樸門在難民營中的影響力」
安西瑪・卡辛加・羅蘭德(ANSIIMA CASINGA ROLANDE)是樸門講師,她在難民營裡透過樸門永續設計訓練、女性培力、藝術、為學童開設的樸門,還有特別是樸門原則與倫理在日常生活各面向的落實,來推動社群韌性。她曾以講師和助理講師身份在烏干達附近主辦12場樸門永續設計課程,地點包含在難民營和接待社區當中,她也主持一個提供女性對話的開放空間(open space)討論重要主題,包含生理期、生育健康、財務安全、飲食與營養、樸門等等。
安西瑪・卡辛加・羅蘭德創辦了FOLONA,這是一間以社區為基礎的立案組織,能讓她合法運作樸門相關計畫,在此她和另外6名志工一起共事。
在這次演講中,她將分享她身為難民的6年經歷,以及她如何開始接觸學習樸門,並透過各種方式進行培訓,關於她的旅程、她面臨的困難和如何克服挑戰,還有最重要的,樸門在她的難民營區和她曾培訓過的地方促成的進展,以及樸門如何依然能為邊緣化社群帶來改變。

麥可・康門斯 Michael Commons

麥可・康門斯 Michael Commons
- Convergence
美國/泰國
「藉由森林園藝的認可與主流化來邁向社區、生態系與星球的再生」
麥可在2006年師事達倫・多爾蒂(Darren Doherty)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他在生態農業及社區發展領域擁有22年工作經驗。麥可和妻子與家人實踐Wanakaset(森林園藝和自給自足)已16年,曾幫忙協調第三屆泰國樸門實踐者交流會(Thailand Permaculture Convergence),也參與了第二、四、五、六、七屆泰國樸門實踐者交流會並作出貢獻。麥可也參加了2017年在印度的國際樸門大會,同時支持Loong Choke(泰國在森林園藝/竹子方面的農人耆老領袖)的參與並協助為其翻譯。麥可曾協助過一些樸門課程,然而他參與更多的是不同領域的相關課程,例如竹子、泰國醫學、精油生產、Wanakaset混農林業系統等等。目前他在再生農業系統領域已投入8年的時間,特別是森林園藝系統。
在麥可的分享中,他將呈現源於農民社區願景和經驗的Wanakaset森林園藝系統,是如何連結到橫跨多個世代的傳統實踐,同時持續不斷發展、學習與演進,並且和關鍵經濟作物橡膠、咖啡緊密相依,成為泰國知名的重要案例。這些系統以及其受到農民、市場夥伴和其他機構的肯定,已能夠持續拓展與對外傳播,並在農場、社區、地方經濟、流域和生物區域層面,帶來更多的再生型影響力。

古斯蒂・馬哈尤尼 Gusti Ayu Komang Sri Mahayuni

古斯蒂・馬哈尤尼 Gusti Ayu Komang Sri Mahayuni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印尼
「樸門作為峇里島文化保存和在地食物主權的實踐方式」
古斯蒂・阿尤・科芒・斯里・馬哈尤尼(薩尤)是峇里島原住民,她從2003年起開始在IDEP基金會以及東帝汶PERMATIL基金會接觸樸門。她在IDEP工作了20年,目前是IDEP基金會的監事會成員。自2003年以來,薩尤累積了許多知識,並成為IDEP的資深專業講師,提供許多訓練課程給社區、地方組織、企業及政府單位。目前她是慢食社群BIBIT PUSAKA BALI的發言人,致力於在地種子保存,同時她也是印尼生物動力農法(Biodynamic Indonesia)社群的技術協調者。她大部分的行動屬於社會性活動,因為她希望能有讓更多社區更容易的獲得管道接觸對農人及社區非常有益的樸門以及其他知識。
薩尤將在實踐者交流會中分享的主題,是關於樸門應用以及知識傳遞方式(透過培訓和地方節慶),其中蘊含了他們在峇里島幾處社區和印尼各地推行的樸門觀念,最後如何演變成印尼一場重要的在地文化保存運動。特別是農業文化和保存在地食物的文化。透過樸門,他們可以再次邀請年輕人來認識並研究傳統農業概念裡的適宜農耕時間、季節與自然要素(例如峇里島的wariga概念或爪哇的獵物系統概念),進一步了解傳統農業觀念內涵。注重在地文化的樸門,可以被所有人類文化中的許多社群接納。在每次的樸門實踐中,薩尤始終關注在地潛力與需求,由此才能對在地植物保存與在地食物主權做出貢獻。過去兩年,薩尤和Basebali社群透過舉辦Wariga節來慶祝峇里島在地文化,並為峇里島和印尼在地青年開設免費的樸門永續設計課程。這個樸門課程更深入的探討樸門倫理和哲學。

阿飛・德克爾 Alfred Decker

阿飛・德克爾 Alfred Decker
- Convergence
美國
「樸門與行動主義」
「社會微氣候」
「為轉變而教」工作坊(和羅斯瑪麗・莫羅共同授課)
阿爾弗雷德・德克爾(Alfred Decker)是一位屢獲殊榮的樸門設計師,是英國樸門協會(Permaculture Association of Britain)認證教師,也是歐洲領先創新的樸門教師之一。阿爾弗雷德1998年在加州完成首次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之後,便持續參與整個歐洲和美洲的社會運動和計畫。他是12P樸門永續設計顧問公司、巴賽隆納樸門(Permacultura Barcelona)、坎馬斯德烏(Can Masdeu)森林園藝計畫的創辦人,同時是西班牙樸門學院(Academia de Permacultura Íbera)的共同創辦人,也曾是歐洲樸門教師夥伴關係(European Permaculture Teachers Partnership)以及歐洲樸門委員會(Permaculture Council of Europe)的成員。阿爾弗雷德擁有另類科技中心(Centre for Alternative Technology)的永續建築與再生能源研究生文憑。
他在2011年師事羅斯瑪麗・莫羅(Rosemary Morrow)完成樸門永續設計師資培訓(PTT)課程後,接受了為期兩年的指導,並隨後擔任她的助手一同籌組了六次課程,最終在2013年透過澳洲藍山樸門學院(Blue Mountains Permaculture Institute)取得樸門教育與社區發展文憑。阿爾弗雷德致力於推展羅斯瑪麗在全球累積四十多年教學經驗所建立的PTT課程,他促成了20多次的PTT課程並擔任總召,共同編輯PTT課程手冊的所有三個版本,並組織了一次成功的群眾募資行動來建立平台。羅斯瑪麗請他在歐洲籌組PTT培訓,於是他在英國樸門協會的線上教育平台建立了課程的線上版本。
他目前的熱情所在和關注焦點,是樸門如何為難民和移民所用,以及樸門教育如何為身為學習者的他們進行設計,以及他們如何反過來最佳地與別人分享自身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阿爾弗雷德住在加泰隆尼亞(西班牙領地)貝爾加舊城區中心,樂意提供教育活動、設計與諮詢。

瑪麗莎・奧爾巴赫 Marisha Auerbach

吉田俊郎 Shunro Yoshida

漢納・萊特豪瑟 Henner Leithäuser

漢納・萊特豪瑟 Henner Leithäuser
- Convergence
德國/台灣
‘將蕈菇栽培納入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的農業系統‘
漢納(Henner)在德國鄉間鄰近湖泊與森林的環境中成長,從小到大對保護自然環境和永續土地管理一直都充滿興趣,這些經驗後來引領他攻讀環境規劃、水與海岸管理碩士學位。在台東大地旅人的實習是他第一次實際接觸樸門,後續也開啟他和各種蕈菇栽培混農林業相關計畫的長期夥伴關係。他目前就讀於台灣大學森林學系博士班並已進入到中後期階段,希望能發表主要有關農業生態學與基於生物多樣性的農業系統的研究。他特別關注的重點之一,是結合科學知識與在地生態知識來達成更健全的自然資源管理,由此他認為樸門正是這方面的整合途徑之一,而且不僅直指問題,更提供了解方。
漢納從自然生態系統汲取靈感,尤其是森林與河岸生態系統,因為他的熱情之一就是看見生命成長。漢納將在實踐者交流會中發表「將蕈菇栽培納入以生物多樣性為基礎的農業系統」。
在他的博士研究架構中,他探索如何在基於生物多樣性的農業系統中納入蕈菇栽培,藉以支持想走出與當前農業生產模式不同路線的社區和農民。他的研究不只探討蕈菇栽培背後的技術細節,更是關於潛在的知識共創過程,意即科學家和農民在這過程中運用參與式方法成為共同研究者,並發展適合在地的作法。因此,他的發表將同時涉及蕈菇栽培混農林業,以及關於如何從基於生產的科學和農業逐漸轉型到以生物多樣性為依歸並融入更廣大區域社會文化脈絡之整體性農業的哲學基礎。這項研究使用的例子來自兩個台灣案例(台東大地旅人、宜蘭Homgoo 村),他們在過去兩三年裡栽培了兩種不同的蕈菇品種(香菇、長裙竹蓀)。

麥特.畢柏 Matt Bibeau

麥特.畢柏 Matt Bibeau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美國
「為孩童設計自然的遊戲場所」(工作坊和發表)
麥特.畢柏(Matt Bibeau),科學教育碩士,投入樸門和以自然與花園為基礎場域的教育已有20年,他致力於在公立學校發展戶外學習方案和環境,並在波特蘭和日本帶領在森林和農園場域中運作的自然營隊和另類學校。麥特樂於教導成人以及孩童,他認為樸門實踐者百寶箱裡普遍缺乏的工具,就是對驚奇的表達還有對玩樂的熱情。麥特在波特蘭的樸門教育農場「Jean的農場」生活和進行教學,他也是北美樸門學會(Permaculture Institute of North America)的董事會成員。
關於麥特的分享和工作坊:
孩子們以具體的遊戲經驗作為學習基礎,這樣的經驗將伴隨他們一生。因此,當我們想向孩童傳達樸門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時,其實不需要說得太多!反過來,我們可以專注在運用樸門永續設計提升改善的戶外學習環境中促成好玩的、感官體驗豐富的活動,以便讓大自然擔任主要的老師,而我們則是導師和主持人。
在這場分享中,麥特將和參與者一起探索適用於自然場域學習的樸門原則,以及為孩童設計與安設天然遊戲場所的方法和技術,這些遊戲場所有利於培養孩童建立在其生活中重要且在樸門裡必備的技能。
隨後,我們將在工作坊中享受能幫助我們重新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建立連結的活動,我們將因之重新發掘自身基於大自然的熱情所在。由此,我們將更妥善的裝備自己,在任何居住的地方進行設計和施作並運用天然遊戲場所協助孩子探索興趣和發現熱情。在最後的活動,參與者將運用所學來幫助改善實踐者交流會場地的孩童區。

梁樂鈞 Loky Leung

梁樂鈞 Loky Leung
- Convergence
香港
「南涌蘆葦花開生態社區之創建」
梁樂鈞(阿樂)是一位建築設計師和工匠,尤其關注鄉村發展、參與式設計過程和自然建築。他曾於一家建築事務所工作六年,其後於 2018 年接觸到「樸門」。自此,他致力實踐更為整全的永續生活。他建造過不同規模的自然建築,包括竹結構社區廚房、土窯、土灶和公共家具。 2018年,他加入香港首個生態社區「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他以「蘆葦花開」核心成員和教育幹事的身分,密切參與社區建立過程:尋求共同價值、建立組織架構、調解群體衝突、設計和開展體驗式學習計劃等。最近,他與其他工藝夥伴創立「竹花頭」組織,以促進天然材料在建築業的使用。
在樸門交流大會中,阿樂將會分享「蘆葦花開」生態社區營造的經驗,以及當中的樂趣、喜悅和掙扎,以展示全球性生態村運動,是如何在香港本土萌芽和發展。
「蘆葦花開」生態社區的出現,源於香港的土地保育運動:自2013年起,一群行動者來到香港的一處偏郊(南涌)復耕,遏止都市化的勢頭。至今,「蘆葦花開」已發展成一個有十多名常住村民和四十多名會員的社區,致力推動生態農業、食農教育、自然建築和生態旅遊等工作。十年以來,我們是如何由「組織」演化成「社區」? 成長於經濟主導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中,我們又是如何重新學習以共同工作與生活? 我們如何透過與土地連結,重拾愛與信任,讓我們與世界、與自己和好? 這些都將會是此分享的重點。

傑瑞米亞.基德 Jeremiah Kidd

傑瑞米亞.基德 Jeremiah Kidd
- Convergence
美國
樸門與趨合農林產業協力—如何生產食物、纖維、燃料、油品、棲息地和合理生計,同時創造利潤並封存碳
傑瑞米亞(Jeremiah)在樸門領域有超過30年的經驗,包括在新墨西哥州經營兩家企業,並於全球提供諮詢和實作。他在肯亞也有兩家企業,其一是再生型農業企業(即下段描述的「森林食品」Forest Foods),還有一家生態旅館。他熱切致力於讓地球、植物、土壤、動物和人類能共存共榮。
森林食品(Forest Foods)成立於2021年,旨在成為一個以樸門倫理為基礎,能創造利潤的再生型農業企業的典範。自成立以來,森林食品在肯亞的不同生態地帶開創了兩個生產型農場,且計劃在整個地區進行大規模擴展。森林食品也設計並創立了生產後端的相關設施,並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和餐館,以及一個以電動車輛運送的本地分銷商。

巴爾克里希納.達哈爾 Balkrishna Dahal

巴爾克里希納.達哈爾 Balkrishna Dahal
- Convergence
尼泊爾
樸門的古老根源:尼泊爾的案例
巴爾克里希納·達哈爾(Balkrishna Dahal)是農業畢業生(2020年農業科學學士學位,2022年農業經濟學碩士學位)。他在2019年於尼泊爾HASERA樸門中心畢業,並在2023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樸門永續設計課程專業證書。他與小規模農戶合作,採用樸門方式提升產量,也和企業合作,發展永續商業農場。
關於他的演說:
「樸門的古老根源:尼泊爾的案例」探討了樸門在尼泊爾的歷史和文化淵源,點出傳統農業方法和現代樸門原則的不謀而合,著眼於幾世紀以來,尼泊爾農業中至關重要的永續耕作方法。
演說的重點會放在尼泊爾農民與當地社區世代相傳的實作方法,以及現代樸門人和學者,如何研究並倡導這些古老實踐。
尼泊爾從喜馬拉雅山脈(Himalayan mountains)到特萊平原(Terai plains)多樣的生態區,文章中展示了各地區豐富的農業資產,追溯這些實踐的古老根源,並強調它們幾世紀以來的持續受用和演變。
文章中解釋了傳統尼泊爾農法如何與樸門原則相呼應,例如輪作、施用有機肥、整合害蟲管理和水資源保護,並討論具體技術,例如梯田種植以防止土壤侵蝕、栽植多樣化作物來維護土壤肥沃和以社區為基礎的資源管理。
文章的核心訊息是展示這些古老實踐的成效和可持續性,倡導將其融入現代樸門運動之中。文章旨在傳達尼泊爾傳統農業為全球現代永續農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總括來說,這篇文章是對尼泊爾農業資產的致敬,並呼籲將古老智慧納入當前和未來的永續實踐中。

胡安.尼爾斯.羅哈斯 Juan Nelson Rojas

胡安.尼爾斯.羅哈斯 Juan Nelson Rojas
- Convergence
薩爾瓦多/澳洲
20個自然指引循環
胡安在90年代學習並開始實踐樸門。1993年,他回到出生的國家,以他在澳洲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習得的基本樸門知識協助戰後農村重建。1994年,他加入了一個名為「農民到農民」(farmer to farmer)的運動,一種水平學習農業和生態的方法理論。1998年,胡安和一位瓜地馬拉的樸門講師在薩爾瓦多為來自中美洲的22名學生舉辦了第一次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
2000年,他獲得了由比爾·莫利森(Bill Mollison)帶領的樸門學會頒發的樸門文憑。2002年,薩爾瓦多樸門學會和瓜地馬拉的中美洲樸門學會成立,為服務基層組織教學工作的非營利合法組織。
胡安將樸門知識應用於各種不同的情況如下:
-開發自己的家園。
-以樸門理念改造2001年遭受7.3級地震襲擊的農業合作社社區。
-在美國教授以洲大陸層級觀之的認證樸門永續設計課程。
-開發適合本土熱帶生物區域的樸門課程。
關於胡安的演說:
中美洲原住民的宇宙觀中,有20個自然能量或元素的生命循環,是人類與自然互動時,需要理解的重要基礎。樸門永續設計涉及自然指引或原則,在一個受干預的生態體系中去追尋並理解自然指引或原則,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本次工作坊旨在提供設計者一種古老的時間與空間協同作用的觀念。在現今全球暖化的挑戰面前,需要的是互助合作而非競爭。

班.法蘭西亞 Ben Francia

班.法蘭西亞 Ben Francia
- Convergence
菲律賓
培養多樣化的樸門產業以實現永續未來
亞伯特 (班) ·安東尼·Z·法蘭西亞(Albert (Ben) Anthony Z. Francia)是菲律賓的一位樸門實踐者。他擁有、設計並經營哈比林農場(Habilin Farms)。農場除了作為樸門實踐場所,同時也是農業旅遊景點,是農業培訓學院(ATI)與技術教育和技能發展局(TESDA)認證的農場學校。從2020年開始經營農場以來,他就一直在實踐樸門,雖然直到2022年他才完成基礎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菲律賓樸門協會)和進階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奧勒岡州立大學線上課程)。自那時起,他在哈比林農場帶領樸門工作坊和農場參訪。他的目標是從在地社區開始,在全國推廣樸門教學。
關於他的演說:
此次演說將會探討多樣化樸門產業的概念,及其如何促成永續的未來。重點放在如何透過整合各種農業實踐和商業模式,來增進生態平衡、經濟韌性和社區福祉。
講座對象包括農民、農業企業家、環保人士和永續倡議者、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環境科學和農業的學生與研究人員,以及對永續生活和樸門感興趣的民眾。

尼爾.克拉考爾 Nir Krakauer

尼爾.克拉考爾 Nir Krakauer
- Convergence
美國
“給樸門人的氣候資訊”
在尼爾·克拉考爾的學術生涯中,他對美國和全球的氣候變化,及其對河流流量、農業、生物多樣性和健康的影響,有廣泛的研究經驗。他曾與紐約市到南亞的科學家、工程師、教育機構、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合作,監測氣候變化及其脆弱性,執行和評估韌性應對措施,包括在尼泊爾三個地區的小規模農業進行滴灌的試驗。他開發了評估氣候風險和能做出更準確預報的新工具與方法,並透過召集會議、編輯期刊和特刊,推動氣候科學和水資源工程的發展。他引介指導了數十名從高中到博士的學生們參與研究,開發並教授關於地球科學研究方法的課程和訓練模組。『我為我的部門「基礎建設的永續性」開發了一門新的課程,讓工程學生以整體宏觀的方式,引入包含樸門理念的生態思索。』
他對樸門的興趣可以回溯到大學時期,在做生態學研究時,他閱讀了比爾·莫利森(Bill Mollison)、大衛·霍格倫(David Holmgren)、戴夫·傑克(Dave Jacke)等人的著作。在紐約市,他在綠色鳳凰樸門組織(Green Phoenix Permaculture)參與城市和城郊的樸門倡議,擔任社區花園志工,在學校裡推行資源保育。他也在「美國太陽能學會」(American Solar Energy Society)擔任長期志工,積極推廣可再生能源,並協助組織年度會議。
關於尼爾的演說:
氣候因子是所有樸門永續設計中的基本核心考量。全球暖化與假訊息氾濫,提高了規劃的不確定性。國家和國際機構生成了大量的氣候資訊可供利用,但如何從中理出可用的內容,對大多數人來說十分困難。尼爾將以他多年的氣候研究經驗,與聽眾分享免費的圖形工具,來評估從可靠來源獲取的氣候資訊,並檢查各種風險,包括耐寒區、強風、洪水、水儲存需求和海平面上升。

Nobuaki Kita

莎拉.奎柏拉丁 Sarah Queblatin

莎拉.奎柏拉丁 Sarah Queblatin
- Convergence
莎拉.奎柏拉丁
菲律賓
從邊緣開始的設計原則
莎拉.奎柏拉丁(Sarah Queblatin)是菲律賓綠葉再生倡議組織(Green Releaf Initiative)的創始人,該組織致力於應對災難、流離失所和發展的問題。她在藍山樸門機構(Blue Mountains Permaculture Institute)獲得樸門榮譽文憑,特別研究脆弱地區的樸門應用。2021年,莎拉起草了「樸門第0原則」(Permaculture Principle 0)的提案,推崇地方智慧、傳統生態知識和管理方式,將其置於樸門第1原則「觀察與互動」之前。目前她正建構「樸門第13原則」,在災難頻傳而日益脆弱的時代,整合為韌性與再生而設計的實踐。她的日常工作即是不斷地重建,和重新闡述地方與歸屬。現在她熱切投入「生活故事地景」計畫(Living Story Landscapes),將她對藝術和文化的熱情與地方再生串連。
她在阿嵐亞另類農業(Aranya Agriculture Alternatives)完成進階認證課程,在樸門綠色守衛(Green Warrior Permaculture)和菲律賓樸門協會(Philippine Permaculture Association)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莎拉是流亡者樸門組織(Permaculture for Refugees)的創始成員,全球生態村網絡大使(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Ambassador),以及再生聯盟(Re-Alliance)的成員。
關於莎拉的演說:
樸門是向大自然學習,以12個設計原則為基礎的運動。在各種危機與日俱增的背景下,此會議邀請了超過2千萬名實作者,來探討該如何活用這些原則,以應變當前和接踵而至的挑戰。就如同大自然因應劇烈變化而快速演化著,身為其中一份子,我們設計方式也必須與之呼應。讓我們共同來定義兩個新提出的設計原則。第0原則,以「尊重傳統生態知識和在地住民智慧」為發想,試著指出樸門去殖民化的必要。以及第13原則,旨在探討樸門如何協助應對,面臨氣候危機、生物多樣性崩潰、安全議題、流離失所等系統性挑戰,而動盪不安又複雜難解的世界。最後,面臨我們現今和未來將至的挑戰,此會議針對既有的12項設計原則,提出更新的實踐方式。

赫爾德・瓦倫特 Helder Valente

赫爾德・瓦倫特 Helder Valente
- Convergence
葡萄牙
「人民培力,一同設計新世界」
赫爾德(Helder)自20歲起開始參與樸門運動,至今已有25年,並且已積極地教學了15年。他是比爾・墨立森(Bill Mollison)、傑夫・羅頓(Geoff Lawton)、塞普・霍爾澤(Sepp Holzer)、恩斯特・戈奇(Ernst Götsch)、達倫・多爾蒂(Darren Doherty)、道格・布拉克(Doug Bullock)、羅斯瑪麗・莫羅(Rosemary Morrow)等許多人的學生。他在2012年取得英國樸門協會(British Permaculture Association)授予的文憑,且在同年展開為期一年的旅行,前往亞馬遜叢林向原住民族學習,並為謀求亞馬遜原住民族西皮波人(Shipibo)、亞瓦納瓦人(Yawanawa)、卡馬納瓦人(Kamanawa)、克丘亞人(Quechua)、馬特塞斯人(Matses)的福祉而工作。他的目標始終是旅行並向各個氣候區的人們學習,而為了採集知識他已拜訪超過50個國家。他最近幾年的重心放在建立一座苗圃,透過他搜集而來的所有種子和植物替人類的未來創造一個生物多樣性活體基因庫。他在教育孩童如何治理他們的聚落時也深受啟發。
在他的分享中,他將談及我們如何一起決定我們想創造什麼樣的新永續世界。以每個人都可以發聲,都有其角色、經驗和位置的水平參與式決策,讓我們一同在這多樣化的系統裡,創造更深層的改變。

斯凱・陳 Skye Jin

斯凱・陳 Skye Jin
- Convergence
丹麥
線上分享:
1.生之意義(IKIGAI)轉譯至樸門的生涯設計/2.園藝是行動主義:在花園公共空間解殖藝術與樸門/3.從自我照護到集體照護:脆弱性作為通往包容和更安全空間的途徑
斯凱(Skye)擁有英國樸門協會(Permaculture Association Britain)頒發的應用樸門文憑,身兼藝術家、樸門設計師、倡議者和教師數職。她是「社會性樸門」以及「生涯設計」的專家。自2016年以來,她透過樸門結合生之意義(IKIGAI)重新設計了自己的生涯,並致力於共創及培育再生型的文化。斯凱是丹麥樸門協會(Permaculture Denmark)的理事會成員,活躍於協會的教育組和公關組,並擔任PERMAKULTUR雜誌編輯。

阿登杜・查特吉 Ardhendu Chatterjee

阿登杜・查特吉 Ardhendu Chatterjee
- Convergence
印度
線上分享:
「以社區管理的森林,來支持生計並再生生態體系」
阿登杜(Ardhendu)於1991至1992年間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曙光之城(Auroville)接受羅斯瑪麗・莫羅(Rosemary Morrow)以及克里斯・埃文斯(Chris Evans)指導,完成整套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並於1994年至1996年間在柬埔寨擔任國際志工。他曾參與在倫敦和印度舉辦的國際樸門大會。
在他的發表中,他將分享印度西孟加拉邦比爾普姆縣(Birbhum district)原住民社群,在2020年至2024年期間進行以森林為基礎的土壤再生。這個計畫的特點是由農村社區進行喬木和灌叢的混合性栽種。這是一項在非政府組織支持下推動的倡議,其中有部分薪資由政府透過地方當局來支應。

拉克什・庫塔帕 Rakshith Kuttappa

拉克什・庫塔帕 Rakshith Kuttappa
- Convergence
印度
工作坊:「00區—在樸門課程後發掘我的魔力(Mojo)」
他的別名是庫茨(Kuttss)。他在尋找自我的路上一直身兼多職,曾涉足科技研究、組織發展、領導教練、社區大規模改變介入、系統設計思考、新聞業、戶外教育、世界偏遠角落的荒野探險等等。為了完整他的探索,他回到自己樸門養成的根源。在接受樸門前輩們,如納薩納・科普拉(Narsanna Koppula)、羅斯瑪麗・莫羅(Rosemary Morrow)、湯姆・肯德爾(Tom Kendall)、露西・奧爾德斯洛(Lusi Alderslowe)、斯塔霍克(Starhawk)以及其他實踐者們的指導後,他成為了一位認證的設計實踐者和教師。目前他正參與各種位於不同氣候生物區域的設計任務。他促成過許多樸門課程。他感興趣的樸門領域主要包括:修復與再生型系統、系統建模、仿生學、社會性樸門、減災設計、水文地質學和地層水脈管理、農村發展、可食學校花園、親子樸門行動等。其他工作還包含了協助個人帶領戶外體驗教育課程、協助組織領導透過教練式領導增進團隊表現、指導社會企業家確信要讓這顆星球變得更好的使命感。他積極投入指導非營利組織轉型,促使他們將潛在覺察化為具體實現。
在實踐者交流會,庫茨將以工作坊的形式分享「00區—在樸門課程後發掘我的魔力(Mojo)」。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代表著無限可能性的新曙光。它是個人轉變的催化劑,為每位參與者顯現獨特的路徑。一道核心問題依然存在:「一個人如何在無數的內外困境中保持成長?」工作坊將探索樸門和內在發展目標之間的協作,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認識到這些目標其實相互映照,我們將檢視影響我們生命的個體微氣候。在約兩小時的時間裡,這場工作坊將會是一趟互動式的旅程,途經各式各樣的流程、系統模型和探詢工具等。他將帶領參與者一同奠定紮根於樸門倫理和原則的基礎工作。

劉悅 Bjorn Low

劉悅 Bjorn Low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新加坡
「新農業典範的出現-新加坡」
劉悅(Bjorn)開創了「可食花園城市」(Edible Garden City)計畫,在新加坡設計並設置了近300處食物花園,其中許多花園是基於樸門原則,特別是運用食物森林的方法。
新加坡是土地稀缺的島國,疾速的領域化造成了一種侷促於垂直聚落的城市地景,缺乏社區互動,也沒有食物主權。新加坡的糧食未來和東南亞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形成了極端對比。人口結構變化以及快速的人口高齡化在2020年代引發新的社會問題:建國世代(泛指新加坡獨立前出生的新加坡人)面臨了孤立、資產與凝聚力的減縮。這些挑戰需要一套新的環境設計和社會工程政策與計畫來因應。
這次分享將以新加坡長達五十年的「花園城市」政策之環境歷史作為序曲,並分析人類世(Anthropocene)時代的地緣政治生態更迭如何幫助新加坡地景蛻變為「可食花園城市」。這項探詢將為已落實的糧食合作社創造一個新的定位,其不僅為當今垂直聚落的疾厄提供了食物安全與主權,更帶來了平靜與平衡。再生型食物地景和修復式農業生物圈可以增進長壽生活的健康與活力,促進跨世代連結,並支持一個涵納各年齡層的社群。

於熙正Hee-Jeong Yu(Soran)

於熙正Hee-Jeong Yu(Soran)
- Convergence
韓國
「亞洲水稻耕作與碳封存,以韓國為焦點」
索蘭(Soran)是韓國轉型村落運動的創始人。她致力於透過樸門設計韓國的轉型城鎮運動。
索蘭創辦了韓國樸門學校(Korean School of Permaculture),開始教授樸門設計認證課程,並建立韓國樸門網絡(Korea Permaculture Network)來串連韓國的樸門生態系統和樸門設計師。
關於她的分享:在亞洲的農業地景裡,稻作是甲烷排放主要來源。我們生產越多食物,就對氣候危機帶來越大影響。稻米是包含韓國在內的亞洲地區重要糧食,而在早期社會中,稻米在提高糧食自給自足與保護環境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此,索蘭將提出一種韓國樸門農法,以捍衛因氣候危機被咎責的稻米。

凱爾・霍茲修特 Kyle Holzhueter

凱爾・霍茲修特 Kyle Holzhueter
- Convergence
美國
「日本的自然建築:過去與現在/工作坊:Yakisugi-燒杉板」
凱爾(Kyle)以建造者、研究者、教育者身份為職志,專攻自然建築材料以及永續系統,例如輕稻殼石灰保溫、天然灰泥、能源效率等領域。他畢業於京都抹灰學院(Kyoto Plastering Institute),是日本第一位通過一級國家抹灰工藝考試的西方人。他還擁有日本大學(Nihon University)生物資源科學博士學位,專研草磚牆的濕度和溫度環境,以及可以控制濕度的建築方法。2017年,凱爾在日本岡山創立了上籾(Kamimomi)樸門永續設計中心,作為展示和教育基地。

劉嫈琦 Ying-Chi Liu

劉嫈琦 Ying-Chi Liu
台灣
「協力建造的風景」
從蓋自己的家屋開始接觸自然建築與樸門永續設計。以自然建築為媒介做環境教育,到成為自然建築工作者。從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到經歷完整的協力建造,歷經七年的學習與十年的實踐,她要分享在自然建築協力建造所看見的風景。
關於「協力建造的風景」:
在臺灣臺中市區內有一個由兒童食農教育發展為樸門教育的基地,是由一群住在社區內的核心志工們投入樸門永續設計生活的實踐。他們邀請自然建築工作者莊逸堯與劉嫈琦以樸門理念設計適合此地的自然建築,並帶領一群以永續生活為目標的志工協力建造自然建築水滴屋做為樸門教室。水滴屋以夯土袋築牆,以竹構為屋頂,兩年半的建造過程中,有290個工作日與2300人次的志工參與,志工如何持續運作?在業主、教學者、志工之間,各個角色做了什麼事讓協力建造的能量不斷循環?參與者內在有什麼改變?邀請大家來欣賞這個樸門基地中由一群人共同創造流動的風景。

博尼費斯・戈麥斯 Boniface Gomes

博尼費斯・戈麥斯 Boniface Gomes
- Convergence
孟加拉
「孟加拉災害適應技術(DAT)」
生態村與樸門村在孟加拉的發展和成果
博尼費斯・戈麥斯(Boniface Gomes)曾參與2003年在斯里蘭卡舉辦的樸門設計認證課程,以及2005年在澳洲舉辦的生態村設計教育課程。為了學習、體驗和分享這個最熱門的議題,他也參與了在不同國家(蘇格蘭、澳洲、西班牙、塞內加爾、斯里蘭卡、泰國、印度等地)舉辦的各種全國及國際性會議、研討會、工作坊和網絡會議及聚會。
他認為,生態村和樸門是調適與減緩氣候變遷以及災害管理的主要因應選項,可拯救社區和鄉村居民,包含人類、家畜、生物、植物、土地、水與空氣之整體,倖免於氣候變遷帶來的最大危害。
因此,孟加拉永續發展協會(Bangladesh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ASD)開始投入樸門永續設計,並在國內不同地區建立生態村。博尼費斯・戈麥斯將說明這些計畫的漸進發展、倡議行動及其成果。

麥克・穆德 Mike Mudd

瑪門・阿特羅 Mamen Artero

瑪門・阿特羅 Mamen Artero
- Convergence
西班牙
「校園x氣候變遷。樸門應用於學校以改善城市韌性。」
瑪門・阿特羅(Mamen Artero)是一位建築師,2004年畢業於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所屬之巴塞隆納高級建築學院(ETSABarcelona-UPC),專長是永續建築和樸門永續設計。她在巴塞隆納大學(UB)取得文化管理學士後學位(2007-08),也在巴塞隆納高級工業工程技術學院(ETSEIB)完成建築安全與健康學士後學位(2010-11)。她在專門從事康復與城市規劃的Rabat & Artero建築師事務所擔任聯合主任(2005-2012),並且也是El globus vermell的共同創辦人,這是在2008年由一群建築師成立的團體,目標是培力民眾以創造更健康、更永續的建成環境。
她的專業領域是:建築和樸門永續設計、文化活動管理、生態建築、專案管理、終身學習教育、現場專業知識等。
在過去七年,她持續協調西班牙全國性層級的校園x氣候變遷(patios x clima)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是透過樸門設計工具將自然帶入學習環境,並和行政部門及學校當地社區一起合作。
她將分享她藉由校園來綠化城市的相關經驗和知識。這個計畫和其所有行動的目的,是在法律行政層面,以及社區、教學和設計行動的實務議題方面,基於回復自然的學校空間,建立行動和參考框架。
以共同參與的方式,重新設計遊樂場和學校空間,目的是在市中心進行綠化及提供學習過程,並且將氣候行動融入教育課程裡;是增強公民主動參與,並有助改善都市環境現況的集體過程。在城市中引入自然,是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同時維持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並提升其韌性的關鍵。

川村若菜 Wakana Kawamura

川村若菜 Wakana Kawamura
- Convergence
日本
「在日本郊區創造森林花園」
川村若菜(Wakana Kawamura)是一位插畫家和樸門設計師。她在1984年生於日本兵庫縣。大學畢業後擔任護士,因著對美式音樂和藝術的迷戀引領她在2008年動身前往美國西岸。在美國,她對植物產生了熱情,並開始學習景觀設計。在研究植物學和設計時,她遇見了樸門永續設計。她進入舊金山的「都市樸門學會」(Urban Permaculture Institute),學習以城市為中心的都市樸門設計。
2016年回到日本後,她成為專門在日本打造可食森林的「樸門永續設計實驗室」(Permaculture Design Lab)的一員。在擔任景觀設計師的同時,她也開始從事插畫工作。目前,她住在靜岡縣濱松市,探索著市郊樸門生活。她熱愛肉眼無法看見的生物,像是發酵菌和土壤微生物,並將日常生活中經歷的「生」之慶典繽紛地描繪下來。

設楽清和 Kiyokazu Shidara

設楽清和 Kiyokazu Shidara
- Conference
日本
「里山精神和樸門永續設計-創造奠基於日本原生文化的恆久文化」
Shidara是日本樸門永續設計中心主席
關於他的發表:
為了樸門永續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我們要專注在重新評估非西方國家當地倖存的傳統文化。比爾・墨立森在其著作《樸門永續設計:設計師手冊》(Permaculture: A Designer’s Manual)中,強調了原住民文化促使人類和自然合作而具有不可取代的價值和功能。150多年前,前美國農業部官員富蘭克林・希拉姆・金恩博士(Dr. Franklin Hiram King)訪問了中國、韓國及日本,研究這些國家幾千年以來如何在不流失肥沃土壤的情況下仍能達成豐收。在研究後撰寫的報告書裡,他將這些國家共有的文化稱為「恆久文化」(Permanent Culture)。作為這些國家之一的日本,即便在二次大戰後遭受仗勢資本主義支持而以科技全面發展為特徵的毀滅性西方文化入侵而扭曲,本土文化仍然在受大自然庇蔭的地方存續著。位在鄉村邊緣的里山(Satoyama)地區,始終足以提供建立自然與人類的和諧關係。從景觀設計的視角來看,里山所混合的自然與人類行為,能同時替人們和野生動物創造一處非常多產且具吸引力的場域。
幸運的是,日本樸門永續設計中心就緊鄰里山區域,能使對樸門有興趣的人有機會看見它的美麗並同它體驗傳統生活。我的分享將聚焦在里山的結構組成,並思考里山的生機為樸門進一步發展帶來貢獻的可能性。

安格斯.喬瑟夫 Angus Joseph

安格斯.喬瑟夫 Angus Joseph
南非
夢想新事物,書寫新模式:SolarPunk 為樸門而生的運動
安格斯在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後,開始探索如何應用設計方法論作為設計工具。他以此設計了一場慶典、一個臨時村落、幾座社區房屋,以及一種帶領人們共同創作故事的過程。
自疫情以來,他一直在模擬城市食物的解決方案,並在南非、歐洲和太平洋西北地區的小型有機農場擔任志工。
這次簡報會介紹Solarpunk這一亞文化,一個全球性的運動,透過故事、遊戲、活動以及各種現實作為,包括樸門這項重要的設計工具,來連結社會正義、適切科技和非人類角色的認識。
安格斯會介紹Solarpunk運動的核心理念和原則,列舉一些傑出的案例,並展示樸門原則如何在這新興文化中體現。
最後,他將呈現故事和協作意義建構,如何成為未來(城市)設計和重塑我們自己、我們的村莊、城市及生物區域的重要變革工具。

卡洛琳.加爾維茲 Caroline Galvez

卡洛琳.加爾維茲 Caroline Galvez
菲律賓
治癒土地與社區:結合原住民智慧與樸門原則
卡洛琳·加爾維茲(Caroline Galvez)自16歲起開始參與社會行動,在菲律賓北部的科迪勒拉行政區(Cordillera Administrative Region)與女性和原住民共同合作。身為科迪勒拉人民聯盟(Cordillera Peoples Alliance)的教育官員,她為邊緣社區發聲,在設立「為國家民主發聲的女同志」(Lesbians for National Democracy)中扮演開創性的角色,並促成「巴基奧驕傲網絡」(Baguio Pride Network)的成立,這是北部地區第一個多元性別LGBTQIA的網絡。目前,她在科迪勒拉女性教育、行動和資源中心(Cordillera Women Education, Action and Resource Center)的董事會任職,同時指導農民。與25年的伴侶賽琳(Cyrene)一起,兩人追求畢生的農業夢想,2013年創立了「皮塔克計劃」(The Pitak Project)。這個位於皮德村(Pideg),兩英畝的生態系統,是他們致力於再生農業和社區韌性的體現。「皮塔克 Pitak」一詞象徵土壤與水之間的密切聯繫。
她的樸門之旅始於2014年,在泰國理查·柏金斯(Richard Perkins)的指導下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課程(PDC),隨後擴展至整體性管理。2019年,因著對亞洲自然農法的熱情,她向趙漢珪、安德烈·林(Andry Lim)和趙永相學習超低成本有機農法(JADAM Ultra-Low-Cost-Farming)。近期的職業階段,她專注於觀察、展示和與業主合作以擴大再生農業的規模。她畢生的工作投入於培力地方社群,提出全面的、革新的解決方案和把權力交還到地方手上,同時享受群體協力所能成就的各種可能發展。
關於她的演說:
這次分享將深入原住民智慧與樸門原則的協同作用,強調它們都具備治癒土地和社區的能力。探討在南島傳統文化中,古時候的土地管理和社區凝聚,可以和現代的樸門技術相調和。透過和獵人學校排灣族朋友交換見解,呼籲保存文化精神的重要性。

茜卓拉.費曼特珂 Chandra Firmantoko

楊婷媄 Ei Yang

尤金尼奧.萊莫斯 Eugenio Lemo

尤金尼奧.萊莫斯 Eugenio Lemo
- Conference, Convergence
東帝汶
氣候危機時代下的樸門青年行動
尤金尼奧·法帝馬·萊莫斯(Eugenio Fatima Lemos)或伊果(Ego自我)·萊莫斯,是東帝汶樸門組織(Permatil Timor-Leste)的創始人和執行長,東帝汶全球樸門組織(Permatil Global)的共同創辦人和董事。他擔任東帝汶教育部的國家顧問,現在是東帝汶藝術、文化和環境的親善大使。
他是東帝汶樸門組織出版的《孩子們的樸門花園 Permaculture Gardens for Kids》和兩個版本的《熱帶樸門指南—來自東帝汶的禮物 A Tropical Permaculture Guidebook – a Gift from Timor-Leste》的共同作者,並撰寫了《東帝汶農業生物多樣性培訓手冊 Training Manual for Agro-biodiversity in Timor-Leste (GIZ-AMBERO)》。他負責東帝汶基礎教育1-6年級藝術與文化部分的國家課程內容,同時為東帝汶樸門組織、國際非政府組織及東帝汶帝利國立大學貢獻許多課程大綱和內容。他是樸門青年運動—樸門青年行動(PermaYouth in Action)和樸門孩子(PermaKids)、東帝汶水資源保護運動、永續農業網絡和有機農業運動的共同創辦人。他也在音樂領域和環境工作上獲獎無數。
關於伊果的分享:
如我們所知,由於地球自然資源,諸如水、農業、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損害,世界各國的食物主權目前正面臨威脅。一直以來,人類將地球資源視為賺錢的機會,而剝奪了後代享受安全用水、食物主權和沒有氣候變遷的生活環境。
透過環境倡議和技能培訓,並以生態素養、樸門永續設計和傳統智慧提昇人民意識,我們可以培養新公民,使他們具備知識、能力和信心來有效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年輕人是實現永續發展和恢復全球環境長期生存力的關鍵。確保所有年輕人獲得優質教育訓練、司法和健康服務、免受暴力和虐待,並擁有就業機會及有意義的社會參與,是至關重要的。更多資訊可以下載《熱帶樸門指南 The Tropical Permaculture Guidebook》,網址為https://permatilglobal.org/。
東帝汶樸門組織(Permatil)和東帝汶全球樸門組織(Permatil Global)致力於透過樸門青年行動(PermaYouth in Action),讓所有青年參與樸門實踐。培育新進的環保領袖,使年輕人能夠與他們的社區分享知識和技能,來重建環境,增強水、種子、土地和食物的韌性,並實施氣候減災和適應策略。
我們將共同恢復在地環境,提供永續的地方生計,並持續擴散影響力,從現在到未來,提升我們社區、國家和地球的福祉。
讓我們一起推動變革—樸門永續設計,每個人,每個地方。

瑪哈維.雷迪 Madhavi Reddy

瑪哈維.雷迪 Madhavi Reddy
印度
轉型中原住民社區的樸門教育 – 我們的經驗
瑪度(Madhu)是一個樸門教育推廣服務「為需求而教學(Teaching Where it Matters)」的成員,其理念是讓需要建立韌性系統,透過公平分享、禮物經濟和無償社福,來減少環境災害的偏遠邊緣社區,能有機會接觸到樸門教育。瑪度以樸門原則重新設計了在海德拉巴(Hyderabad)城市近郊的單一栽培家庭農場,使其不只在生態上永續,也能在經濟上永續,像是從生產到直接銷售農產給城市的消費者。她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包括推廣關於再生、有機農業和永續的資訊,對人民進行教育。
瑪度也運用她過去在三個大洲的企業經驗中獲得的管理組織技能。作為一個熱衷的旅行者和攝影家,她以此為媒介來分享作品,為城市消費者「好食物運動」提供視覺視角及對話。
她將分享她在印度東北,一個有大量原住民人口的地區,做樸門教育的經驗和見解。身為「為需求而教學(Teaching Where it Matters)的成員,她教授了樸門概論、樸門永續設計課程和樸門教師培訓計畫。
她將著眼於一個為期六個月的文憑課程,其中包括六個不同主題,為原住民需求量身打造的即時計畫。該課程同理原住民權益和倡議,如性別包容、自主賦權和族群自決。
瑪度也會比對她在印度大陸和線上課程的教學經驗,強調不同環境帶來的獨特挑戰和機會。

瑪西婭・阿米頓 Marcia AMidon

瑪西婭・阿米頓 Marcia AMidon
美國
「螢幕惡魔:螢幕使用如何損害我們的孩子」
阿米頓女士(Ms. Amidon)和邦納先生(Mr. Bonner)致力在全球發展宏觀社會生態解方,透過社會科學、樸門永續設計、建成環境科學的獨特融合運用來建立全觀的再生型總體規劃。他們通常和政府密切合作,推動需要涵括社會轉型和多世代參與的計畫。他們目前的重心是烏克蘭,以及阿拉巴馬州和北卡羅來納州。他們在全球進行發表,並且是國際樸門大會的常見講者。
過去幾年,出現了太多研究指向一種公共衛生流行病,是有關於螢幕使用時間(包含電視、智慧型手機、電腦和平板)對孩童和青少年造成的影響。生物學、精神病學、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更多地顯示了從肥胖增加到自殺等不同層面的有害影響,而目前只有非正式資料提到人工智慧對孩童的衝擊。在這次發表中,講者將檢視螢幕使用時間對孩童和青少年造成的影響,以及其如何左右他們發展社會資本、韌性以及與自然世界之關聯的基本內在需求。他們將提議樸門永續設計如何作為對抗此社會疾病的寶貴工具。

瑪莉亞・佩茲 Maria Paez

瑪莉亞・佩茲 Maria Paez
- Convergence
哥倫比亞
「全球樸門洞見」
瑪莉亞・佩茲(Maria Paez)是英國樸門協會(Permaculture Association Britain,PAB)國際協調員,生涯致力於支持社區和環境。她的旅程始於參與哥倫比亞的海洋及海岸研究。瑪莉亞擁有包含物理學、工程學等多種技能,她在英國樸門協會扮演要角,促成國際樸門社群之間的連結,也協助擴大這項運動的知名度。在瑪莉亞的發表中,她將分享從近期全球樸門調查以及和國際樸門領袖對話所收集萃取出的洞見,就這場運動的挑戰和機會提供寶貴觀點。
這次發表提供集結自2024年全球樸門調查,輔以和國際樸門領袖對話所獲資訊而產生的深刻見解,將深入探討這場運動的挑戰、機會與可能性範疇,對主要發現進行精簡概述,並凸顯形塑全球樸門社群的多元觀點與趨勢。

Mike Sim

Mike Sim
香港
「用樸門設計將農民和工匠連結至社區,展現香港農業的多元可能性」
麥克(Mike)是香港永續栽培學苑(Permaculture Institute Hong Kong)主任、啡農(Seedtocuphk)創辦人。麥克將分享他們多年來在香港的工作成果。他將探討如何運用樸門永續設計將農業工作者與社區進行連結,以展現香港農業的多元潛力。他的發表將以兩場「冬日農藝祭」為例,分享策劃過程和活動亮點。
參與者將進行分組討論,深入探索農業單位之間的合作方式。這次活動試圖透過協力與交流,發掘促進地方農業永續發展的創新策略。
他的發表旨在引發社區參與投入,並促成對永續發展的共同理解。期待有您的參與,一起探索香港農業的未來!

娜塔莉・托帕 Natalie Topa

娜塔莉・托帕 Natalie Topa
- Conference
「為流離失所與發展脈絡中的韌性而設計」
過去20年來,娜塔莉・托帕一直生活在東非,工作範圍遍及非洲全境、東南亞和中東地區。這段期間,托帕女士持續和婦女、農民、青年、政府、大學、非政府組織以及聯合國職員合作,建立以樸門為基礎的復原力,以回應各式各樣對社區造成影響的衝擊。這類衝擊可能包括氣候變遷和生態崩潰造成的極端事件、經濟貿易和供應鏈中斷、戰爭和政治衝突,以及由這些衝擊引起的流離失所。托帕女士藉由她在都市和區域規劃設計的背景,以及十多年應用再生型樸門為基礎的設計經驗,和各類非政府組織與機構合作,運用設計思維解決家庭與社區在不同情境脈絡中面臨的無數困難。這包含領導團隊和社區藉由被動式集水設計以達到防旱和防洪,混農林業和大規模土地復育,以及透過綠色基磐設施將洪患變為糧食、將地景從脆弱轉為肥沃。
托帕女士目前正與世界最大的人道機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UN WFP,World Food Programme)合作,擔任再生型韌性全球顧問。她協助世界糧食計畫署在全球各地的區域局處和國家辦公室進行實務訓練,運用設計思維以建立家庭農園的韌性、海綿家園和海綿農場設計、難民營和聚落的村莊等級設計、流域復育以及穩定水文的綠色基磐設施。托帕女士培訓團隊如何將生物多樣性恢復、有生命的土壤、種子主權、健康水文學和基於能源的設計等概念,運用到不同規模的鄉村和都市環境中。

尼瑪・拉瑪 Nima Lama

尼瑪・拉瑪 Nima Lama
尼泊爾
「我追尋樸門永續設計的旅程」
尼瑪在都市裡長大,從美妝產業轉換跑道,成為了一位樸門人與商業農夫。
尼瑪在首都加德滿都已從事9年的商業農作。在接觸樸門永續設計之前,她曾在美妝產業工作。在個人事業之外,她還曾擔任她所屬民族約爾莫人(Hyolmo)組成的尼泊爾約爾莫女性協會(Nepal Hyolmo Women Association)主席。儘管她積極投入族群內的社會工作,她也和一群人共同創辦了Himgiri生態友善農業合作社有限公司(Himgiri Eco-friendly Agriculture Cooperative limited)。他們的動機是希望協助偏遠地區的農民銷售農產品,提供自然友善農法培訓,並為都市人供應健康產品。作為Himgiri生態友善農業合作社的執行成員,條件是需要完成國際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IPDC)。這便是她的樸門之旅起點。
尼瑪還堅持她的先生應該也要修習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隨後他們決定在加德滿都成立一座樸門農場。
當她探究樸門永續設計時,她發現樸門這一詞彙對她來說是相當新鮮的概念,儘管過程和原則對她並不陌生。在尼泊爾,一些偏遠地區的農人早已在實踐這些原則,即使他們並不熟悉「樸門」一詞。
在學習樸門的過程中,她發現這並不僅只關於農業,而是關於一種生活方式。在實踐者交流會中,她將分享她追尋樸門永續設計的旅程。

保羅・奧戈拉 Paul Ogola

保羅・奧戈拉 Paul Ogola
肯亞
「解開樸門永續設計的秘密」
保羅・奧迪沃・奧戈拉(Paul Odiwuor Ogola)是一位受認證的樸門教師和設計師。他在英國威爾斯Sector39樸門學院接受史蒂夫・瓊斯(Steve Jones)的訓練,並在2016年前往烏干達完成兩週全面的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這段經歷深深地啟發了他,他感激於樸門永續設計核心課程的寶貴貢獻。這使他能夠整合過往的傳統智慧和當前的創新與發展,讓他能預見樸門未來演進的諸多可能性。在培訓過後,他強烈感到需要將他的新知識和社區進行分享,這引領他創辦了自己的培訓中心。
因此,他將教育和促進社區內樸門知識與技術的交流作為自己的使命。三年來,許多人已從他分享的實用和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中受益。他對自己創立的名為Permoafrica-Centre的社區樸門專案感到自豪。
Permoafrica-Centre是受到肯亞政府核可的正式立案社區組織(CBO)。它位於霍馬灣郡(Homa-Bay County)Rangwe地區Kawiya村南部。
Permoafrica-Centre的願景是改善社區聚落許多人的生活品質,並努力達成脫貧的環境。他們的目標是引介樸門實踐和策略作法,透過將週邊社區重新連結到樸門三大核心倫理(照顧人、照顧地球、公平分享),促進有機農民的蓬勃發展和永續經營。他們致力培養一種思維方式,將世界視為由動態模式和系統組成的互聯網絡。他們透過組成小型社區農耕團隊來達成目標,確保新興農業發展滿足時常受到氣候變遷和缺乏資金影響的在地社區農民需求。
該組織旨在透過樸門計畫進行訓練,運用樸門和相關農業生態實踐如何在自然設計之科學支持下達成賦權於民的知識,對個人與社區進行教育和培力。他們也承辦專案來活化曾經輝煌的共有家園,為社區全體以及對日常活動的參與投入鋪路向前。
數十年不良的農耕方式造成肯亞土壤嚴重退化,導致人們在經濟上難以負擔農業成本投入。此情況已使人們對自然農業的新概念抱持著開放態度。Permoafrica-Centre的培訓聚焦於新的農業技術與實踐,不只要提供營養豐富、不含化學物質的永續糧食供給,也鼓勵一種在土地上健康、無病的生活;同時,不僅要有乾淨的土地、水與空氣,更要推廣替代能源。對他們而言,樸門永續設計是一種嘉惠所有生命的經濟體系,他們對一個由自力更生以及致力於公平勞動與貿易的在地再生型企業所組成的社群網絡深感信心。這個方法取徑已被視為寶貴的永續社會、經濟和生態解方,將防止他們生活方式的崩潰以及地球上生命的潛在滅絕。
想了解更多關於他們的工作和影響,請見網站:https://permoafrica-centre.weebly.com/

史蒂芬・歐瑪・奧蒂諾 Steven Ouma Otieno

史蒂芬・歐瑪・奧蒂諾 Steven Ouma Otieno
- Convergence
肯亞
「開創再生型未來的青年力量」
超過15年以來,史蒂芬(Steven)一直在肯亞的基蘇木(Kisumu)貧民窟及鄉村部分地區和青年、婦女及孩童共事,以改善他們的生計、教育和健康。他透過歐盟資助的伊拉斯莫斯計畫(Erasmus Project)在柏林首次接觸樸門永續設計。他和同事在2018年第一次參與入門課程,並在馬拉威接受第二次的培訓,又在迦納的迦納樸門學會(Ghana Permaculture Institute)進行田野實作,最後於2019年四月在肯亞西部參與完整的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最近則在坦尚尼亞姆萬紮(Mwanza)完成PDC複習進修。史蒂芬的一些計畫包含了:水管理計畫、透過升級廢棄物管理改善土壤健康、碳吸收計畫,以及波卡西(Bokashi)-運用農場廢棄物改善土壤結構和保水力。史蒂芬和夥伴們已培訓300多位農人和孩童學習樸門永續設計。自2020年來,他們接洽了20所小學,為其提供基礎樸門教育,並透過學校的4K社(4K Club,團結、行動、幫助肯亞的組織簡稱)進行手作實驗性課程,開創不同樸門專案,並因此觸及超過一萬名社區樸門培訓學生。
史蒂芬的熱忱所在,是看見非洲具備生機和健康,擁有充足食物養活世界上其他人,並透過樸門永續設計讓非洲復野,迎回繁榮與富庶。

韋斯利・羅伊 Wesley Roe

韋斯利・羅伊 Wesley Roe
美國
「從在地到全球:自2000年起的樸門社群組織運作」
瑪姬・布希曼(Margie Bushman)和韋斯・羅伊(Wes Roe)共同創辦聖塔芭芭拉樸門網絡(Santa Barbara Permaculture Network),這是一個成立於2000年的非營利教育組織,已經在南加州和其他地區資助了上百場有關樸門永續設計、生態設計、永續和自然建築的工作坊與活動。瑪姬曾經是聖塔芭芭拉城市學院永續中心(Santa Barbara City College Center for Sustainability)的計畫協調員,除了許多鼓勵學生追求永續相關職涯發展的專案,也協助將樸門引入學校課綱架構,開設一門5學分的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PDC)讓其變得可及與實惠。韋斯・羅伊則擔任過樸門信用合作社(Permaculture Credit Union)理事會成員兼主席十多年。兩人都是國際樸門大會之友(Friends of the International Permaculture Convergences,FIPC)的創始成員,該組織是為了協助國際樸門大會主辦方而設,並透過獎學金鼓勵全球的樸門人能有最廣泛參與,前來齊聚分享他們的樸門構想和解方。

特德羅・邦納 Tedrowe Bonner

特德羅・邦納 Tedrowe Bonner
美國
「無聲的毀壞:俄羅斯戰爭將如何傷害一代人的世界」
邦納先生(Mr. Bonner)和阿米頓女士(Ms. Amidon)致力在全球發展宏觀社會生態解方,透過社會科學、樸門永續設計、建成環境科學的獨特融合運用來建立全觀的再生型總體規劃。他們通常和政府密切合作,推動需要涵括社會轉型和多世代參與的計畫。他們目前的重心是烏克蘭,以及阿拉巴馬州和北卡羅來納州。他們在全球進行發表,並且是國際樸門大會的常見講者。
本次討論基於在烏克蘭進行十多年的工作,其中包含與烏克蘭和美國官方人員的多次會議。這幾年來的焦點一直是有關於再生型農業和建成環境解方。然而,這項工作隨著2022年俄羅斯入侵而發生劇烈變化。這次發表將闡明俄羅斯行動對烏克蘭及全球糧食安全造成的諸多有害影響。

林資芬 Tzu-Fen Lin

吳晨 Wu Chen

納薩納・帕德瑪・科普拉 Narsanna Padma Koppula

納薩納・帕德瑪・科普拉 Narsanna Padma Koppula
- Convergence
印度
納薩納・科普拉(Narsanna Koppula)是一位橫跨全球的樸門實踐者、設計師、教師和倡議者。作為文卡特博士(Dr. Venkat)、比爾・墨立森和羅賓・法蘭西斯的門生,他在印度開創了樸門永續設計。他也曾在印度樸門協會(Permaculture Association of India)理事會任職。過去25年來,納薩納推動的環境人道主義工作修復了退化的土地,並改善了泰倫迦納邦(Telangana)和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鄉村地區當地農村聚落的生計。納薩納的專業是流域管理,特別是在灌溉區中運用有效率的技術。他還擅長以樹木為基礎的農業系統(Tree Based Farming Systems,TBFS),目前正透過部落發展計畫種植10萬株果樹與30萬株混合森林樹種,為一千個部落家庭提供支持。納薩納致力於透過樸門農業實踐強化農業生計並提高生態韌性。他相信森林是未來的出路,並透過他的非營利組織阿嵐亞另類農業組織(Aranya Agricultural Alternatives)大力提倡基於森林的農業以及樸門永續設計,組織目前在印度泰倫迦納邦和安德拉邦的鄉村和部落地區推展業務。納薩納透過阿嵐亞樸門學院(Aranya Permaculture Academy)帶領一項為期六個月的實習課程,學員和當地農夫並肩共事,在鄉村地區實踐基於樸門的計畫。他也投入評估非常多樣的自然資源管理計畫,且與多個全國性及國際組織合作。納薩納在澳洲樸門國際學會(Permacultur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取得樸門永續設計認證,並擁有海德拉巴奧斯馬尼亞大學(Osmania University)文學碩士、法學學士學位。

馬納斯維尼・泰吉 Manasvini Tyagi

馬納斯維尼・泰吉 Manasvini Tyagi
- Convergence
印度
「社區農園及其深刻影響」
馬納斯維尼・泰吉(Manasvini Tyagi)想分享她交織於社區農園裡的個人故事,她以志工身份加入而後獨力營運農園。農園位在全國最大的癌症研究機構中。機構已成立12年,擁有在照顧人、照顧地球、公平分享及更多價值方面的美好故事與深刻影響。
馬納斯維尼・泰吉在2012年開啟她的旅程,以志工身份加入社區農園。這座農園在新孟買克格爾(Kharghar, Navi Mumbai)塔塔紀念醫院癌症治療、研究與教育高級中心(Tata ACTREC)院區內啟用,主要目的是種植有機蔬菜供應給兒童癌症病患。她最初以一名志工加入,但慢慢地她發現自己很享受這一切。原因是,可以認識新朋友、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種植糧食、和土壤一起工作,還有將營建瓦礫傾倒場改造成農作生產地。在這過程中,她學習了植物的名稱、它們的繁殖方式和播種時間,以及如何管理人們、如何做到友善、有成效並保有耐心和更多方面。隨後她開始在工作坊裡提供協助,並在2018年於阿嵐亞農業(Aranya Agriculture)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從那時起,她更加積極運用所學,獨力舉辦許多工作坊,教導人們如何種植自己的食物,還籌組親子工作坊、企業深度參與專案、募資等等。她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及過後也舉辦了許多網路研討會,還開始承接農場計畫。此刻,馬納斯維尼・泰吉想有更多成長、認識新的人、拓展這個社群。

潔西卡・佩里尼 Jessica Perini

潔西卡・佩里尼 Jessica Perini
澳洲
線上分享-「難民學習,應該是線上、面對面或混合模式?挑戰與機會」
潔西卡(Jessica)於2010年在澳洲Milkwood完成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並在新南威爾斯技術學院(TAFE NSW)取得樸門永續設計四級證書和文憑。她是一名城市農夫兼社區園丁。她的背景是編輯和寫作,而她也逐步地建立自己在永續發展和樸門設計的專業知識。她非常榮幸地編輯了大衛・洪葛蘭(David Holmgren)的《修復郊區》(Retrosuburbia)以及羅斯瑪麗・莫羅(Rosemary Morrow)的《地球修復者的樸門設計手冊》(Earth Restorer’s Guide to Permaculture),還有為Milkwood的《有機蔬菜園藝課程》撰寫腳本。過去幾年當中。她與東非(特別是肯亞和烏干達)的難民及收容社區進行線上合作,以建立更具韌性和相互連結的社區。
隨著現代科技不斷開展世界,即使是在最偏遠的地方,提供學習機會都較以往任何時候更為容易。從肯亞的非正式住居地到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的大型營地,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接觸到難民和流離失所的人群。我們應該優先採納更為個人化的面對面學習,還是應該接受線上模式以及/或者開創混合模式?各種提供學習方式的優點和挑戰是什麼?難民樸門教育的未來又將是什麼模樣?
關於她的發表:
羅斯瑪麗・莫羅是一位作家、教師和難民倡議者,分享關於她數十年來在難民營和非正式住居地進行面對面教學的經驗。潔西・佩里尼是一位樸門教師、編輯和作家,持續透過Zoom和東非的團體合作,她將探討她的線上學習模式。阿飛・德克爾(Alfred Decker)是Permaculture For Refugees委員會成員,將分享有關建立線上和混合教育模式以滿足難民學習需求的想法。加入他們一起探索新型、傳統以及混合培訓方式的陷阱、機會與挑戰。

林念慈 Claire Lin

林念慈 Claire Lin
- Convergence
台灣
「源於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月經革命」
念慈(Claire)在2012年底參加樸門永續設計認證課程,並基於她所學習到的樸門理念創辦了一家社會企業,名為棉樂悅事工坊(Dharti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工坊的工作室位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郊外Kavre區Patalekhet山村內的美麗樸門學習農場「哈塞拉農業研究培訓中心」(Hasera Agriculture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裡頭。自工坊成立以來,念慈便一直引介來自台灣的志工、學生以及對樸門有興趣的人們前往尼泊爾。
棉樂悅事的主要產品是「Lovelady環保布衛生棉」(Lovelady eco-friendly pads),這是在工坊中由本地尼泊爾女性使用天然材料手工製作而成的。棉樂悅事致力於開發對環境友善、支持女性和其家庭的產品。棉樂悅事希望他們的事業可以支援這些尼泊爾鄉村女性的就業,並協助創造一個更永續的未來。
來自哈塞拉農場的念慈和米圖(Mithu)將分享「源於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的月經革命」故事。

穆拉德・賈法奇・庫法什 Murad Jafach Al-Khufash

尼古拉・雪莉・菲利普斯 Nicola Shirley Phillips

馬可・林 Marco lam

馬可・林 Marco lam
美國
「透過傳統中醫視角實踐樸門永續設計」
馬可(Marco)在從安地斯山脈到夏威夷群島等多樣的氣候環境中,持續實踐及教導樸門設計與永續生活技能已超過25年。馬可最初在樸門創始人比爾・墨里森(Bill Mollison)門下受訓,他的教學風格不再是講課形式,轉而著重讓人們親手接觸土地。馬可是曼陀羅整合醫學診所(Mandala Integrative Medicine Clinic)創辦人,也是一位知名的針灸師和草藥師,種植許多在治療當中使用的藥草。他的願景是將生態永續和基於自然的健康照護融為一體,使我們的個體療癒以及土地管理在其中深度交織。馬可一直積極投入開發新的樸門課表,他和珊迪・克魯茲(Sandy Cruz)一起開創了「四季樸門」(Permaculture through the Seasons)課程,透過為期九個月的樸門課程替更加強健的樸門社群播下了種子。馬可在2006年為那洛巴大學(Naropa University)環境研究系創立了樸門課程,並在該校管理課程達六年,使其成為校內最受歡迎的課程。馬可目前和太太潔米(Jamie)在科羅拉多州北部管理一座700英畝的樸門農場,在2,800平方英尺的氣候電池溫室(climate battery greenhouse)中種植柑橘和無花果樹,並協助山地社區變得更自給自足。他熱衷並致力於教導新一代的地球管家和療癒者展現他們的天賦和存在,幫助達成人類與地球之間的關係再生。
關於他的發表:
中醫和樸門在看見模式之中有所交集。運用中醫視角和五行,我們能以對兩者都和諧的方式尊重土地與其上的人民。

唐敏

唐敏
台灣
「後成長經濟與台灣的樸門永續行動」
樸門設計師、教育者與認證講師,Ziran Permaculture Design(自然樸門設計)的共同創辦人——一個專注於設計與教育的集體。
來自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自1986年定居台灣。獲得Robyn Francis頒發的樸門設計證書(PDC),並於2012年在澳洲樸門研究學院(PRI)完成樸門教師培訓與樸門景觀設計課程。曾於台南玉井的安那達蘇魯吉(Ananda Suruci)教授課程(2012-2018)、台北市原住民族社區大學(2013-2016)、永和社區大學(2016至今)、台中市食農教育發展協會(2017至今)等地教授樸門相關課程,並在過去12年間於台灣、中國和印度組織建設實作、工作坊與課程。
由於當前的氣候、生態與社會危機的主要驅動力是成長型經濟,一群在台灣的樸門實踐者、社會創新者與行動者攜手合作,設計並推動一系列教育課程與工作坊,旨在提高大眾對以樸門設計為基礎的替代性經濟發展道路的認識。

呂木蘭

呂木蘭
台灣
「紅土的呼喚——東海食農學習場域」
「十年前(2015年),在台中大肚山的東海社區,一群家長租下了一塊土地,希望能教導孩子們如何種植蔬菜。然而,由於土壤與氣候等因素,他們遇到了許多困難與挑戰。
2016年,他們有幸接觸到樸門永續設計,開始探索、學習並實踐樸門的理念,從種植蔬菜轉向‘種房子’——例如打造‘水滴屋’(自然建築)。逐漸地,他們將這片土地轉變為一個舒適、自然且可持續的學習環境。
他們將樸門原則融入所有的活動與課程之中,無論規模大小。他們希望能讓更多台灣中部的民眾認識這套能夠有效應對當前人類生存挑戰的知識體系——樸門永續生活設計。
Mulan 將分享‘東海食農教育基地’如何回應這片土地的呼喚,並自然地演化為一個樸門教育基地。此外,他們將於12月13日至14日舉辦特別的樸門推廣活動,以響應台灣國際樸門聚會(Taiwan International Permaculture Convergence)。」

邱奕儒

邱奕儒
台灣
「樸門對花蓮地震的回應:社區與合作經濟的實踐」
慈濟大學永續防災碩士學程教授暨主任、樸門設計教師、認證設計思考講師。
PDC 教學經驗: 台灣、中國大陸、印度。
設計專案: 台灣、越南、丹麥。
關於邱教授的分享
4月3日的地震對花蓮造成了嚴重影響。然而,在地震發生前,花蓮樸門團隊已經建立了一系列地方發展網絡系統,包括碧雲莊社區的長者照護參與式設計、永續食物消費合作社,以及在地小農樸門友善實踐的認證機制。
震後的重點行動將以碧雲莊社區為案例,推動社區貨幣行動應用程式的發展,強化居民之間的互助支持。同時,也將升級社區生計系統,例如導入具備防災能力的雨水收集系統、食物森林與堆肥廁所。
此外,將優先推動社區與校園消費合作社的整合發展,建立合作社的防災儲備機制,並與在地友善農戶協作,確保供應穩定。
透過動態調整與優化上述樸門系統,希望能在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個層面提升區域的韌性。